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2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省肿瘤医院李强、石丘玲团队5年不懈努力
攻克“肺癌术后管理”世界级难题
记者 陈丽娜

    本报讯 日前,四川省肿瘤医院李强教授、石丘玲教授团队牵头,联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油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N-PRO-Lung 2研究),首次在全球验证了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主动症状监测-预警-反馈全程管理模式可加速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该模式通过医患共同参与,科技助力,实现了医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管理从“院内管理”向“围手术期全程管理”转变,显著提升治疗和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满意度及获得感。


    2022年1月8日,该研究在全球最顶尖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简称JCO)上发表。该研究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由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心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 PRO)研究团队负责组织实施。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20万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却又难于整合统一的问题。医生侧重“病”是否治好,患者侧重“症”是否好受。因此,肺癌患者手术后通常有“两怕”,一怕症状重但检查结果好被“提前出院”,二怕出院后没人管,不知道哪些症状可以慢慢养,哪些症状需要去医院。为此,迫切需要构建让患者满意、医生接受,提升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的新模式。


    据悉,2017年以来,李强团队和石丘玲合作,开始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经过5年不懈努力,建立了以症状“监测-预警-反馈”为核心的中国肺癌患者术后主动症状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肺癌患者能在术后主动对自身症状、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等进行电子化上报,系统会自动监测患者状态并判断严重程度,发现异常自动预警并传输给医生,随后医生主动及时介入处理,从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使患者在出院时症状负担更轻,并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这项研究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首次在全球验证了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主动症状监测-预警-反馈全程管理模式可加速肺癌患者术后康复;首次在中国文化背景和医疗体系下,证明了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主动管理模式在外科领域有效且有较好的可行性;将为改变患者住院期间“被动式”管理、出院后“散养”状态和解决“看病难”等问题提供新思路,并有望填补国内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空白。


    据悉,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自成立以来,便将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这些严重危害西部地区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锁定为研究与攻克的对象,推动胸部肿瘤临床诊疗不断突破,造福广大患者。李强团队的“呼出气检测”项目已经从“原理设计”到“工程设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肺癌快速筛查仪器正在研发中,其将缩短大规模人群肺癌筛查的时间,提高肺癌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