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2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组织间插植放疗技术
患者术后癌细胞多处转移 医生“兵分三路”挽救生命
曾广平 本报记者 李芯怡

    患者雷大姐2017年被确诊为宫颈低分化浸润性鳞癌。经新辅助化疗两周期后,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经专科检查发现肿瘤细胞颈部淋巴结转移,妇科医生联合放疗中心采用“颈部姑息性放疗+化疗”的方案进行针对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时隔4年,雷大姐因颈部淋巴结再次肿大到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


癌细胞全身多处转移
“兵分三路”分段阻击


    主管医生孙铭强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发现患者颈部、左侧肺门、颅内、左侧乳腺均有不同程度的占位,结合既往病史,考虑肿瘤全身多处转移。肿瘤科主任赵振国得知患者情况特殊后高度重视,组织全科医生讨论,认为患者系宫颈癌术后癌细胞全身多处转移,经充分考虑,决定采取“全身治疗+局部放疗”的方式,“兵分三路”分段阻击,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并制订如下治疗方案。


    第一步,2021年7月开始,行“贝伐珠单抗+紫杉醇+顺铂 ”全身系统性治疗。第二步,8月底开始,针对颅内转移灶及肺门转移灶,行图像引导下的容积调强(vmat)放射治疗。第三步,11月初,针对左侧乳腺寡转移灶,行近期开展的新技术——组织间插植放疗。


    制订好治疗方案后,各个小组立即开始着手准备,一场与病魔斗争的硬仗就这样打响了。


    肿瘤科全体医务人员协同作战,全力阻击“敌人”。孙铭强缜密地询问患者情况后,开始为患者执行“紫杉醇+贝伐珠单抗+顺铂”化疗方案。化疗期间,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身体变化,及时处理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患者安稳地度过了化疗期。


    赵振国根据患者影像检查图像,勾画放疗靶区;物理师曾广平通过TPS计划系统多次调试参数,修改布野并制订放疗计划;治疗师羊春花、吴佳桃在图像引导下仔细观察肿瘤组织动度,执行外放射治疗。


    外放疗结束后,雷大姐身体状况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在家人陪同下,执行治疗方案进行到了最后一个环节——组织间插植乳腺肿瘤放疗。


治疗次数少、恢复快、周期短
组织间插植放疗技术优势多


    组织间插植术简单地说,就是用一个或多个空心针插入患者癌变部位,建立一个管道,释放“杀癌士兵”,等“杀癌士兵”进入癌变组织消灭癌细胞以后,再回收这些“杀癌士兵”,其优势在于治疗次数少、恢复快、周期短,且能够保持治疗效果,为患者节约了时间,省去不必要的麻烦,且相比于其他治疗手段,插植放疗费用较低。


    这对于家住广元市青川县,长期来回奔波治疗早已身心疲惫,多年的治疗也让家中负担过重的雷大姐来说,组织间插植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放疗中心医务人员的齐心协力配合下,组织间插植放疗顺利完成。


    “以前很大一个包,现在我都摸不到了!”2021年12月22日,雷大姐到医院复查,CT报告提示乳腺肿瘤相较于之前明显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