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1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步一个脚印 当上扶贫先进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护士袁莉
本报记者 杨琳
那一天,那一天金牛上高原, 不畏艰辛、不畏高寒, 为了金色的幸福, 我们远离亲人, 遥望家乡。 默默地开垦,无私地奉献, 多少次的魂绕梦牵, 不用说、不用讲…… 这首《金石一家亲》的歌曲在石渠广为传唱,袁莉说:“石渠有一条街叫‘金牛街’,有一首歌叫‘金石一家亲’,县城口还有一座金牦牛雕塑,当地干部群众说‘你们金牛到了石渠就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牦牛’。每次我从金牛街走过都感觉很自豪。如果没有这场脱贫攻坚战,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会从一名专业的手术室护士‘转型’成为一名基层管理干部,作为一个小护士,与其说到石渠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不如说在帮扶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 成都市金牛区对口帮扶石渠县以来,金牛区卫健局把健康帮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工作,金牛区中医医院护士袁莉作为其中的一颗螺丝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缺氧不缺信念、缺氧不缺智慧、缺氧不缺激情”的石渠精神。两年多来,袁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健康扶贫道路上,沿着这条道路,最终走到了人民大会堂,获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 2018年7月,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40岁的袁莉作为金牛区对口支援石渠县工作队第五批队员,也是金牛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首批女队员,到石渠县开展医疗对口援助,挂任石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和石渠县卫健局局长助理。 很多人都觉得石渠偏远、条件差、生活艰苦,但袁莉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到达石渠,在开展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缺氧和恶劣的气候。然而,挑战不止这些。袁莉说:“到石渠的工作地点不是在医院,而是在当地的卫生健康局。”这让从没有接触过行政工作的袁莉“犯了难”。“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挑战。”面对困难,袁莉没有退缩。 抛开曾经的护士身份,袁莉开始从一名“实习生”做起,那段时间,石渠县卫健局的办公室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袁莉真诚地向身边每位同事请教,逐渐对手头的工作有了了解。 与之前做护士按固定流程工作不同,在石渠,袁莉可以自由安排工作的进度,为了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情都会顺手做,每天想办法找事做。”袁莉说。 面对未知,积极进取、坚定乐观的心态,让袁莉逐渐找到了方向,她开始绽放光芒。 支部结对共建联合义诊医疗队 在卫健局主要负责对口支援统筹组织工作的袁莉发现,有很多来自成都的支援医生在石渠进行帮扶工作,但大家相互之间却很少联系,“如果能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做一些实在的事,生活上互相关心一下,或许大家会有家的感觉。”袁莉说。 原本朴素的想法,却成为日后打开工作局面的一扇大门。看到眼前来自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金牛区各个对口支援医院的同行们,袁莉想到了当地的百姓,“我们不如成立一个联合义诊医疗队吧,上山下乡搞义诊活动!” 袁莉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她迅速推进各家支援医院驻石渠的队员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支部结对共建把大家凝聚起来。 “那不是一般的受欢迎,是相当受欢迎!”提起义诊,袁莉仍很兴奋。2019年4月,第一次联合义诊活动在洛须镇开展,定在早上9时开始的义诊活动,没想到当地乡镇工作人员提前就帮他们摆好了桌子椅子、布置好了场地,还有100多个老百姓早早就来了,有序排队等待活动开始。“如果我们不来,好多人总觉得感冒发烧或者风湿骨痛忍忍就过去了。”在义诊现场,袁莉与很多医生一起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通过针灸、膏药等解决老百姓的痛苦,效果立竿见影,并及时建议一部分人尽快到医院就医。 “我们还为大家免费提供各类药品,中成药很受欢迎。”袁莉说,感冒、风湿、胃肠、妇科、止痛等几个方面的药我们备了不少,义诊之余,袁莉就与资助药品的爱心人士联系,实打实地将药品送到老百姓手中。 短短两年多时间,她带着医疗队到过石渠县最偏远的乡村,进过最矮小的帐篷,筹集20余万元药品义诊时免费发放,惠及群众2.8万余人,全县20余个乡镇都留下了他们的脚步,金牛医疗支援的旗帜在白雪皑皑的雪域高原高高飘扬。 帮助先心病儿童免费手术 越来越多的基层经验,让袁莉认识到,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帮扶当地老百姓的大事,也是继脱贫攻坚后有效接续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海拔4000多米,全年平均温度只有零下一两摄氏度的石渠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比较多,心脏病手术治疗的开支是压在贫困户心中的一块沉重的石头。 2020年,在金牛区卫生健康局的牵线搭桥下,深圳首彩爱心慈善基金会“天使的心跳”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经过袁莉的努力进驻石渠。 “联系这个项目还比较顺利,但在实施的时候还是遇到很多困难。”袁莉向基金会争取了食宿路费等补贴,让患儿家庭一分钱都不花,即使这样,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愿意接受治疗。“之前省医院的专家来做过筛查,筛出了20多个符合手术条件的孩子,但很多家庭并不愿意,有些是担心手术风险,有些是不重视,还有些仅仅是怕麻烦。”袁莉说,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作为医务工作者,她不能给患者家庭作保证,只能陈述事实,让患者家庭自己考虑。“有个女孩,家里是五兄妹,她是最小的一个。在没有这个项目以前,家里是完全放弃的,后来女孩的一个亲戚听说了可以免费手术,主动找到我,我帮忙联系并把申报材料做完了,结果家里又反悔了,只能取消。几个月之后家里又想通了,我马上又联系安排救助。”袁莉说这样反反复复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即使沟通好了,机票买好马上要走了也会生变。但袁莉都会尽力去帮助,她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帮助到他们,我就要把后续的工作给他们做好。” 最终在基金会的帮助下,石渠县当地儿童不仅可以享受医疗救治费用的报销,还可以前往成都、深圳、广州等医疗条件好的大城市就医。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7个孩子的治疗,不管最终能救助几个,我希望这个项目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帮到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我和基金会也一直在为此努力,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袁莉说。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两年多的健康扶贫时间,袁莉没有一刻放松过自己。为了让石渠的百姓不受交通阻碍,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资源,2019年,在推进援建项目落地的基础上,袁莉协调“金石”(金牛、石渠)两地卫生健康局落实120万元资金建成“流动医院”多功能诊疗车,配备远程诊疗系统实现全县基本医疗全覆盖。 两地医院及石渠县23个乡镇卫生院被联系起来了,通过实施远程诊疗,极大地方便了基层农牧民群众和医务人员,全县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金石”两地优质医疗资源。 她还细化落实“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促成“金石”两地8对医疗机构结对帮扶,57对“师徒”传技术、帮业务、带人才。填补了石渠县急诊、B超、针灸、康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等6项诊疗技术的空白,并为各医疗机构和贫困老乡争取到8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和物资,为石渠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20年,石渠县顺利完成脱贫攻坚验收工作,完成了历史的突破。雪域高原的风依旧呼啸,但一条通往健康的新路却在袁莉等帮扶干部的努力下日渐清晰。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