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1年1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一篇研究文章提出
“凉山经验”值得借鉴
据《健康时报》

本报讯 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中国疾控中心11月27日发布的《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围绕艾滋病共刊发4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对四川凉山州的艾滋病预防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我国HIV/AIDS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提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105.3万人感染艾滋病毒,累计报告死亡35.1万人。在我国,新发现的艾滋病毒感染人数、诊断延误、主要人群的艾滋病毒风险继续上升。


异性恋和同性恋传播的比例分别从2009年的48.3%和9.1%,上升到2020年的74.2%和23.3%。而注射吸毒者传播艾滋病毒的比例从2009年的25.2%大幅下降到2020年的2.5%以下。男同性行为者是感染艾滋病毒的最高风险群体。


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老年男性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据中国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60岁及以上男性HIV阳性新发病例比例由2010年的7.41%上升到2020年的18.21%,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性接触感染的。
《前瞻性研究:15~24岁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的空间分析(2010-2020)》研究发现,全世界每天有4000例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31%是15~24岁的青少年。由于缺乏基于学校的艾滋病毒教育和预防服务,失学青年比学生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毒。


2010年至2020年,全国15~24岁青少年失学艾滋病病例共128646例,覆盖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划。我国失学青少年中艾滋病病例数量呈现上升趋势。15~24岁的青年学生是中国艾滋病预防的关键群体,但研究结果表明,辍学青年仍然占15~24岁艾滋病患者的3/4以上。因此,失学青年应成为防控战略的高度优先群体。


在《回顾:艾滋病预防和中国四川省凉山州健康扶贫(2017-2020)》一文提出,在四川凉山州地方政府和居民开展全面健康教育,开展母婴传播预防,加强艾滋病毒筛查,对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实施标准治疗。当地还加强了毒品管制和康复工作,着重于在关键人群中进行艾滋病毒干预。


通过3年努力,凉山州艾滋病防控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艾滋病防治机制不断完善,初级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在重点人群的治疗、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预防等重大难点任务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事实上,凉山州在艾滋病精准管理和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面的实践,不仅确保了当地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性,也为我国其他类似地区重大慢性传染病基层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