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1年1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和春天的故事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天府影像支部 万俊清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也就是那个特殊的春天,我出生在了四川一个相对偏僻的小山村。4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40年的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4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惠及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40年前,我所生活的那个小山村属于典型的浅丘陵地貌,乡亲们主要靠务农为生,常年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家家户户除了种植诸如水稻、小麦、油菜籽之类的粮油作物外,偶尔少数人家会种植一点棉花之类的作物或者靠养殖少量的家禽,作为家里为数不多的经济来源。还记得那个时候,家里一连两三个月都吃不上一次猪肉,自己家里养殖的鸡生的鸡蛋基本上都是拿到集市上变卖换钱填补家用。就是这样节衣缩食,一年下来家里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缺衣少食,生活非常窘迫。


    由于受到医疗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当时的乡亲们生病基本是小病靠扛,大病靠拖,实在拖不下去了才会到公社唯一的卫生所看病。当时的卫生所里就一名赤脚医生,没有检查和检验设备,乡亲们去了以后基本都是他凭借为数不多的临床经验进行诊断,然后打针或开药,甚至连输液观察的条件都不具备。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里的老人在60岁左右去世都已经算是高寿了,很多乡亲最终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都不知道。还记得在1993年左右,正在上初中的我在某一天接到父母的消息:爷爷去世了!当时,我就随口问了一句怎么走的。母亲告诉我,在去赶集的路上突然就走了。那一年,爷爷才不到60岁啊。从此,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逐步发展,我出生的那个小山村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劳务输出、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大力发展教育等,现在家家户户都过上了较为殷实的生活,也都从低矮的茅草房搬到了两层的楼房里面住了。人人都已经参加医疗保险,并且从最开始的只保大病到现在常见病、多发病都基本覆盖,可以说是彻底告别了当年那种缺医少药的岁月,乡亲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大家有病了知道且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去医院就诊,村里人口平均寿命也显著提高。


    回首过去,我们40年的风雨历程,虽然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也正是这4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实惠,让广大中国人民充分认识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光荣而伟大的,是为广大劳动人民办实事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