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1年10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国著名专家齐聚蓉城共话脐带血——
脐带血,很好!
本报记者 蒲晓莉

10月16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第九届脐带血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多位专家分别就脐带血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了精彩分享,让保存脐带血的理念与科学的认知深入人心,共同推动脐带血的研究与应用,使脐带血相关治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康。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血液肿瘤中心主任   孙媛:
脐带血是非常宝贵的生命备份

 

会上,孙媛指出,造血干细胞是目前唯一准许应用于临床的干细胞,而它的来源其实只有3种: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脐带血是新生儿留给人类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非常宝贵的生命备份。它的应用前景和范围非常广泛,因为脐带血里面除了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之外,还有很多免疫活性细胞,是细胞治疗以及再生医学非常重要的资源。”孙媛表示。


目前,京都儿童医院已完成100多例脐带血移植,其中有自体库库存脐带血移植14例,自体脐带血移植6例。
2010年,一位3岁的重型再障女孩在该院治疗后康复,一年后就恢复上学,目前仍在正常上学生活。18例获得性再障患儿接受自体脐带血移植后,全部脱离输血,100%存活。

 

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陈强:
脐带血采集、检测和冻存等技术成熟

 

陈强介绍了四川脐血库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探索。2000年,5岁男孩邓某成为西南地区首例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救治的白血病患儿,宣告了四川省脐带血采集、检测和冻存等全套技术的成熟。


经过20多年的持续规范运行,四川脐血库公共库库存脐带血15000余份,自体库库存脐带血14万余份。


“目前,我们四川脐血库与全国104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移植治疗血液疾病和相关疾病方面,提供了730份脐带血用于713位患者的治疗。”陈强介绍,在四川脐血库脐带血救治的人群中,成人占59.89%,救治年龄最大患者74 岁,最小患者7个月。救治患者中体重超过50公斤的患者占59.75%,其中体重最大患者110公斤。移植后无病生存最长已超过20年,出库脐带血最长冻存年限14年7个月。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学术主任   孙自敏:
应该开发好、应用好脐带血

 

孙自敏将脐带血比作一颗种子,而移植体系就像犁地、呵护到植入的过程,需要精心优化。


为了改善脐带血的移植效果,孙自敏教授团队采用了清髓性、不含ATG的移植方案。经过回顾性分析发现,细胞植入成活率明显提高,移植相关死亡率下降,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无白血病生存效果。“我认为脐带血是上天留给人类的一个优质的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它,把它开发好、应用好。”孙自敏总结道,脐带血不仅可以用于移植,还能用于多个方面,比如细胞的再生、组织的修复以及器官的再造。

 

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曹建国:
脐带血可有效治疗脑损伤

 

曹建国围绕脐带血治疗脑发育障碍进行了分享。


从2018年起,深圳市儿童医院已完成30例自体脐带血治疗各种脑损伤,其中接受了连续治疗的11例患儿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脐带血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与其成分有关。脐带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细胞因子与成人也有明显差异,在体内可发挥修复及再生的作用。“建议高危胎儿或新生儿冻存脐带血,对其早期应用有很多益处。”

 

成都京东方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芳:
自体脐带血在急性白血病中具有潜在应用

 

刘芳分析了自体脐带血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潜在应用,如在供者反悔时的临时补救、植入失败时的补救、低危急性白血病自体移植、家庭成员移植、化疗后的支持治疗等。


同时,脐带血中还有大量免疫细胞,在NK细胞、CAR-NK、CAR-T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