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防控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遭遇6.0级地震,既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又要绷紧疫情防控弦,这对灾区泸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报记者深入一线,探访了医疗机构、安置点、新冠疫苗接种点的工作开展情况。
泸县人民医院
设置专用病区
院内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9·16”地震后,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专家组第一时间入驻泸县人民医院,参与伤员救治工作,该院的伤员救治流程得到规范。
“普通人员走那边,这边是伤员专用通道,谢谢大家配合!”自9月16日下午开始,泸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就设置了伤员转运专用通道,并将8楼五官科病区改为震后治疗区,“一人一策”精心救治。
同时,严格执行医院入口扫码、亮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对支援医疗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严格执行手部消毒、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管理等要求。
泸县城北小学安置点
开展科普宣传
每日进行环境消杀防感染
“戴口罩一定要像我这样贴合面部,不要给病毒可乘之机……”9月18日下午2点半,在泸县城北小学安置点,泸县奇峰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郭强正在给居民讲解如何规范佩戴口罩等卫生防疫知识。
泸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戴国栋介绍,对于安置点而言,灾后防疫是重中之重,疾控人员会对每一个安置点驻点医疗组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每天及时清运垃圾,对厕所、垃圾桶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消杀,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据泸县地震卫生应急现场指挥部消息,截至9月20日17时30分,全县共出动卫生防疫队54支,灾区累计消杀面积约39.3万平方米,开展饮用水卫生检测46份,发放宣传单3.4万份,抗震防病知识宣传海报800张,相关监测均未发现异常。
潮河中心卫生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
有序接种疫苗
利用小音响普及防疫知识
“前两天因为地震暂停接种,听说今天可以打疫苗了,我们就赶过来了。”9月18日下午4点,有10多人等候在泸县潮河中心卫生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的候诊区。
候诊区位于卫生院的二层,配有座椅、饮用水以及实时进行健康宣教的小音响,让居民在等待时,既不受累,还能学到一些灾后防疫知识。
据了解,地震发生以后,泸县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相关评估工作,从9月17日开始,陆续恢复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全县19个新冠疫苗接种点正在有序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