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1年08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孕妇雨夜遇“生死劫” 急救团队合力战险情
刘玲

8月16日晚,雨夜,时针逐渐指向深夜12点,整座城市安静下来后,只听得见淅淅沥沥的雨声。自贡市妇幼保健院的急诊电话急促响起。


“喂。”急诊科护士文岚快速接起电话。听筒那头传来“呼呼呼”的杂音,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电话断线后,警惕的文岚迅速回拨过去。一个极其微弱的声音传来:“我是一个孕妇,我现在大出血,一个人在家……”


了解到事态紧急,在迅速问清情况和地址后,自贡市妇幼保健院的救护车拉响了警报,在雨夜中疾速前进。

 


情况万分危急
急救团队集结

 


按照孕妇电话中提供的地址,救护车迅速赶往自贡市燊海森林小区,在途中,出诊医生李开静、护士文岚一直与孕妇保持通话,并嘱咐其就地躺下,不要再随意走动,同时通知家属尽快赶回。


医护人员快速赶到后,现场状况不忍目睹,孕妇面色苍白,躺在一片血泊之中,已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如不及时处置,孕妇和腹中胎儿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危急时刻,李开静、文岚立即跪地对孕妇进行现场急救,快速为其建立双静脉通道,并采取加压输液、胎心监护等措施,出诊人员的衣服被孕妇流出的鲜血浸染,情况不容乐观。


好在孕妇是自贡市某三甲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其在清醒状态下自述,估计已流血1000多毫升,曾在之前的检查中被诊断为前置胎盘。考虑到孕妇病情危重,在对其进行紧急处理的同时,出诊人员马上联系产科主任任郁,第一时间传回孕妇基本信息,医院迅速调度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急诊科、超声影像科、检验科、输血科、后勤保障部等组成的危重孕产妇急救团队,第一时间为孕妇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全面做好救治准备。

 


险情接踵而至
结局复杂难料

 


“孕妇只有28岁,胎儿仅32周5天,且孕妇是头胎生产,她和家人都有保住子宫的强烈愿望。”在院内,严重产科出血应急预案全面启动,产科主任、主任医师任郁向急救团队阐述分析孕妇病情。大家都明白,这一定是场硬仗,不仅要保孩子、保大人,还要保住孕妇再次生育的希望。


救护车到院后,已经等在门口的急诊人员通过绿色通道迅速将孕妇转运至手术室,急救团队快速完成B超、心电图等床旁检查,麻醉科手术室主任刘琴带领团队为孕妇进行中心静脉穿刺,迅速建立起输血补液通道,为孕妇实施全麻,实时监测其生命体征。


很快,胎儿通过剖宫产顺利娩出,但宝宝由于早产,仅重2070克,且分娩前妈妈处于休克状态,宝宝出生后出现窒息,面临生死考验。早已在一旁做好准备的新生儿科医生,对宝宝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急救措施后,快速将其转入新生儿科进一步抢救。


在手术室,胎儿娩出后,新的险情接踵而至。在既往病史中,孕妇曾切除过20多个子宫肌瘤,切除后的子宫可能存在千疮百孔、盆腔致密粘连的情况。任郁和急救团队在仔细探查宫腔时发现,胎盘完全植入子宫肌层,穿透子宫后壁,肠管致密粘连于穿透的胎盘表面,且子宫上还有数个大小不等的肌瘤,其中最大的肌瘤如成人拳头一般大,穿透胎盘下方直达宫颈。且孕妇由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家中和术中失血已达4000多毫升,存在再次大出血的风险,想要切除肌瘤、保住子宫,手术团队面临着极其复杂、凶险的状况。

 


“黄金组合”协作
合力战胜险情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作为自贡市妇科肿瘤方面的专家,院长助理、妇科主任、主任医师覃正文忍着牙痛深夜赶至医院,和产科主任任郁搭档,形成“黄金组合”,在孕妇大出血得到控制、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两位专家毅然决定全力保全孕妇子宫,为其进行子宫楔形切除术和子宫修补重建术,并同时切除了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为孕妇成功保住了子宫。


此时,手术已经进行了近5个小时,从17日00:34进入手术室,到5:15结束手术,孕妇在术中经历了多次危及生命的险情,急救团队全体医护人员整夜没有合眼。


直至7:15,在经过一系列急救措施后,孕妇生命体征平稳,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继续严密观察,此时急救团队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当天,新生儿科的“战场”也传来了值得欣慰的消息,宝宝转送至新生儿科后,在主任邓刚的带领下,新生儿团队立即实施上呼吸机,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目前宝宝病情趋于平稳,但后续还面临着一段时间的复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