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4年03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凉山举行
名医走基层 居民就近看“专家号”

       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3月27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暨“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四川省万名医护走基层”活动在凉山州西昌市礼州镇红军广场举行。这是全国“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2024年的第一站,同步还启动了2024年“四川省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在四川规范化实施、常态化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出席活动并讲话,随后一行人慰问了志愿服务人员和当地群众。

       当天的义诊活动中,来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的6名专家、四川省“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总队的14名专家,凉山州、西昌市和当地乡镇卫生院的70余名医护人员,为群众提供了咨询、义诊等健康服务,涵盖妇科、儿科、骨科、肾内科、肝脏外科等多学科领域。

       56岁的村民陈阿姨膝盖疼痛了许久,排在队伍前列的她将检查报告递向四川省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2科副主任中医师黄雷。“走路有没有影响,肿不肿?走路时会不会突然酸痛?”黄雷仔细看过片子后蹲下为其检查膝盖,然后细致地给陈女士解释膝盖病情,并叮嘱患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后的保养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福德是参加“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最多的总队队员,在22场基层行中,他参加了13次。“这次来凉山,我觉得老百姓看病的意识更强了,最大的变化是看的病人都是肾脏病病人,都带有相关的化验单,他们更加重视对肾脏病的检查和治疗了。”周福德表示,通过志愿服务,作为临床医生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基层解决一部分问题,带来新的医疗理念、诊疗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基层医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诊疗难题,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义诊活动有序进行的同时,距离红军广场20多公里的凉山州泸峰中学,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课也开讲了。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专家谢斌教授,为该校高一年级近300名学生和全州各市县70余名教师代表开展《重拾我们的“会心之乐”》主题心理健康讲座,并带领师生做起了快速解压放松训练。随后,他前往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病房,开展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相关工作。

       当天下午,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医院的8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专家分组走进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凉山州第七人民医院开展带教查房和业务讲座,手把手传授医患沟通、病历书写、临床诊断、学科建设等经验做法。四川省“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总队的14名专家和当地医务人员组成“三下乡”志愿服务团为群众义诊,并深入医疗机构带教查房。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队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王文涛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科室最高峰曾派出7名志愿者走基层,通过下乡诊疗,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技术,让大医院研究生下基层就业,给地方留下常态化的医疗队。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四川陆续组织开展了万名医护走基层、巡回医疗、健康知识上高原、健康列车等系列活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以志愿服务活动的“小切口”,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大提升”,参与活动的专家、志愿者达4万余人次,直接惠及群众近200万人次,为群众节省看病费用近亿元,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诊疗量增加6.08 ,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