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1年07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时刻准备着 时刻奋斗着
——记成都市双流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翁贵武
本报记者 蒲晓莉

    以身作则,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的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总是冲锋在前;响应号召,倾心援助民族地区的他,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总是用真情干实事;钻研技术,不断提升队伍服务能力的他,在业务管理工作中总是精益求精……他,就是成都市双流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翁贵武。


    7月中旬,记者见到了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翁贵武,他正在“线上、线下”交替忙碌着……疾控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民众的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双流疾控战线,翁贵武的细致、认真劲是出了名的,因为从业23年来,他“时刻准备着、时刻奋斗着”。

 

随身携带两部手机
他是最忙碌的“接线员”

 


    作为成都市双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翁贵武分管着急性传染病防制、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免疫规划、艾滋病及结核病防制、血吸虫病及地方病防制、卫生应急管理等工作,不仅要根据调查情况发出防控指令,向上级部门做好报告,同时还要做好“参谋”的角色。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让双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面临着巨大考验,当时,翁贵武带领中心专业人员穿梭于机场、隔离酒店、定点医疗机构……每次完成排查,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常常衣服还没有干透,就又开始了下一个病例的排查。双流国际机场疫情防控的关键是“外防输入”,接到任务后,他立即组织中心专业人员,成立机场排查专班,24小时驻守机场,对经双流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入境的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隔离时间,并移交接送组送到隔离酒店隔离。国际航班多是深夜或凌晨到达,他与同事经常通宵在机场进行排查。白天还要到隔离酒店对疑似病例进行详细的调查,排查密切接触者,并采集鼻咽拭子送实验室检测。


   “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每天至少要接200~300个电话。”为了顺利开展防控工作,翁贵武随身携带了两部手机,常常是这部手机还在通话中,另一部手机又来电话了。因此,同事打趣他:“翁主任成了最忙碌的‘接线员’。”他既要根据样本结果快速作出处置预案,还要对接医疗机构,同时向上级汇报详细情况。“当时的工作状态是不分昼夜的,疾控驻机场专业人员每天在机场口岸要完成数百人的流调,对有发热等不适症状的旅客,需要协调救护车转运到定点医院排查,最多的一天,调用了108辆救护车,顺利完成了交接任务。”


    疫情防控期间,除了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翁贵武还结合“少出门、少聚集”等疫情防控特点,带领疾控中心专家组成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外籍人员设计了英语、日语、韩语流调表。组织中心专业人员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对全区公共场所、餐饮行业、工矿企业、特殊场所、教育系统等各行业卫生人员开展了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及基础知识、新冠肺炎应急管理、新冠肺炎消毒及爱国卫生运动等20多场直播培训,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学。在做好人防的同时,还做好物防,对冷链食品、被污染快递包裹等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和采样检测,对接触人员进行观察和检查,有效保障接触人员的健康,避免疫情传播。

 


改善高原医疗环境
他是群众称赞的“好门巴”

 


    作为一名疾控战士,翁贵武不只是在面对麻疹疫情、霍乱疫情、SARS疫情、禽流感疫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5·12”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的处置时,冲锋在前,在省委、省政府下发对口支援通知时,他同样积极响应号召,于2012年6月,作为千名卫生干部援助民族地区的第一批卫生工作者前往甘孜州巴塘县,挂任巴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对口支援工作。


    位于川、滇、藏三省(区)接合部的巴塘县平均海拔3300米,这对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翁贵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他有一股“韧劲”,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克服高原缺氧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很快投入到对口支援工作中。


    在涉藏州县工作,还得面临着语言不通的困难。尽管如此,翁贵武并没有就此感到沮丧,而是与当地疾控人员紧密配合,请他们帮忙当好翻译。就这样,他用心用情,走遍巴塘县19个乡镇,举办多期培训,着力提高巴塘县乡镇防保人员技术水平,将双流区先进的业务管理经验带到高原。


    同时,翁贵武当时还是双流区对口支援医疗组的组长,牵头推进巴塘县医院对口援建工作及健康惠民等重点项目工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双流区从援建经费中拨付1200余万元,为巴塘县人民医院配套设施设备,每一个床单元、每个诊室的桌椅板凳,全部从援建项目中做了仔细的预算。


    “以前,巴塘县人民医院没有消毒供应室,也没有制氧机房,病人所需的氧气需要医院每个月前往香格里拉运回,每次往返需要20多个小时。”翁贵武回忆,2013年12月,巴塘县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及住院大楼得以投入使用,医院环境、设施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制氧机房的建设结束了巴塘县医院从香格里拉运氧气的历史,就医环境得到质的提升。


    面对偏远地区农牧民就医困难的情况,翁贵武组织医疗组到各个村落开展送医送药巡诊,为群众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双流区人民的关爱,受到广大高原群众的肯定,称他为“好门巴”。直到现在,翁贵武对这段支援经历都念念不忘,个人社交账号的用户名依然为“云上门巴”。

 


提升队伍防控能力
他是精益求精的“实干家”

 


    作为一名技术专家,翁贵武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工作期间,他利用空闲时间,完成四川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他的带动下,双流区疾病防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他带领同事在全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重点场所、居民家中实地取样,每个数据他都仔细核对,不容出半点差错,亲自撰写分析报告和论文,提出并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双流区连续10年无霍乱疫情;他主持的《双流区霍乱防制策略研究》课题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翁贵武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2014年9月,他正式担任双流区疾控中心副主任一职。从此,他狠抓业务管理,通过培训、演练、考核等,不断提升疾控队伍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能力。带队组织中心年轻职工参加成都市疾病控制技能比武,连续多年获得优异成绩;结核病防制工作连续10年获得成都市先进单位表彰;双流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步上升,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有效保护广大儿童健康,双流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免疫规划示范区;2016年双流区通过血吸虫消除达标验收。


    2019年,翁贵武作为创建三级乙等疾控中心牵头人,他努力提高中心服务能力和规范,逐个研究指标,逐个字句撰写和检查,双流区疾控中心于2019年11月通过省卫健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审,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取得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翁贵武付出的辛勤和努力。而由于多年的应急状态,他经常失眠,但他从未后悔,一直保持着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他说:“选择了疾控工作,就意味着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