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1年07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全国超大城市构建免疫屏障提供的“成都经验”——
一大一小三多
据健康成都官微

    成都市作为常住人口近2100万人的超大城市、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全省唯一国际航空入境点,全市将疫苗接种作为疫情防控的头等任务和党史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因城因地施策、科学精准组织,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安全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形成了最大压力传导、最小网格化组织、便民举措多、保障措施多、宣传渠道多“一大一小三多”工作模式,为全国超大城市构建免疫屏障提供了“成都经验”。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503个接种点,投入工作经费3.7亿元,累计派出120万余人次参与接种服务,累计完成接种2468.5万剂,6月中旬以来30日内接种超1000万剂,单日最大接种量达到62.4万剂。

 

“层级施压,能力测试”
最大压力传导助力跑出“蓉城速度”

 

    面对全年2700万剂新冠病毒疫苗(系常年疫苗接种量近4倍)接种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市、区(市)县、镇(街)三级逐级签订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责任书,将接种任务纳入阶段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疫苗接种施行“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制度,适时组织专项督查,查找问题并限时整改。通过不断提升接种能效,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储备由最初的不足5000人增至1.8万余人;仅用了60多天接种能力由2月份的3万剂/天快速提升至50万剂/天。适时开展疫苗接种压力测试,通过最大人员保障、启用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队”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举措,测试全市实际最大接种能力,6月2日,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该市实际单日最大接种量达到62.4万剂,居全省单日接种量之首。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只争朝夕,6月10日,全市疫苗接种量突破1000万剂,7月9日,突破2000万剂,跑出了疫苗接种“蓉城速度”。

 

“一网统管,一区一策”
最小网格化组织确保应接尽接

 

    按照“责任落实到人、点位保障到片、时间安排到天”要求,结合人数摸底、疫苗到位情况,制定分步接种计划,细化接种时间表,科学划分责任网格至最小单元。


    强化信息赋能,开发启用“预约接种”微信小程序,发挥“一网统管”技术优势,开发疫苗接种企业端,为单位提供集体接种服务;开发接种进度动态管理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掌握接种进展,帮助精准组织接种。主城区紧紧抓住社区“两委”、支部党员、小区物业这条群众工作主线,通过“扫街”“扫楼”确保应接尽接。农村人口较多的区(市)县创新“县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三级包干机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疫苗接种“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高校集中区域,专门成立高校接种工作组,坚持“校地联动、一校一案”,暑期前实现在校师生应接尽接。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人员接种比例已超80%,基本实现应接尽接。

 

“疫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多举措创新便民服务

 

    坚持“就近、节约”原则,采用“常规接种点+临时接种点+机动接种点”方式,合理设置接种点位503个、接种台/接种单元3293个,统一规范疫苗冷链、信息化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统筹抽调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秩序维护、清洁转运、后勤保障等各类人员到接种点参与疫苗接种各项工作,累计出动120余万人次参与接种工作。


    各区(市)县结合属地实际,针对残疾人群、高龄人群,开展“一对一”服务和开通绿色通道,实现随到随接;针对上班族,开设延时服务和周末不间断接种服务,开展疫苗接种进厂区、进商圈、进办公区等“上门种苗”服务;针对偏远地区群众,开设“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直通车”,服务接种群众“最后一公里”;此外,创新为完成接种市民发放纪念章,进一步提升市民参与感、荣誉感、获得感。

 

“多方参与,专业投入”
多团队保障护航接种安全

 

    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绷紧安全接种之弦不放松,调动各方力量,护卫全市疫苗接种工作。4.5万人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61.6万人次街道(社区)工作人员、36.7万人次医务人员驻扎接种一线,近6万人次公安民警、交警,12万人次志愿者、安保、保洁等人员投入接种保障工作。


    成立市、区两级疫苗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全力做好疫苗接种安全保障工作。持续加强疫苗全过程、全环节规范管理,确保疫苗安全;强化接种人员培训,严格落实接种工作规范,严防接种差错;严格落实健康询问、“三查七对一验证”、留观30分钟等刚性制度。明确预检、登记、接种、留观巡查、医疗保障、疫苗管理、信息保障、心理健康咨询等岗位职责,每个接种点至少配备1名医师、2名护士、1名司机和1辆救护车,配足配齐救治设备和药品耗材,及时妥善处置现场不良反应。专门组织疾控人员针对有基础性疾病的受种人员进行电话回访,制发疫苗接种告知书方便受种人员随时进行健康咨询或要求处置不良反应。

 

“立体包装,多元引导”
多渠道宣传提振接种信心

 

    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模式,整合市级媒体资源,围绕疫苗对健康和疫情防控的积极作用、我国疫苗安全性有效性、预约接种流程等市民关注的重点,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宣传。制作宣传折页、宣传海报、宣传标语、H5、漫画等宣传品并逐级下发至各地基层社区网格,实现接种宣传“到位”又“到家”,打通疫苗接种宣传“最后一米”。


    同时,监测收集相关网络舆情,及时引导化解。通过开展“阳光回应·为幸福发声”融媒体直播等特别栏目,围绕疫苗接种工作开展情况等话题,组织专家与市民、网友互动交流,权威解答接种疑虑,阳光回应群众关切,澄清谬误,打击谣言。通过直播医疗专家、领导干部、名人大V接种过程,增强群众接种信心,变“要我接种”为“我要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