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1年07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降低看牙成本也是解民生之忧
冯海宁

一颗假牙成本百元,但是种植一颗牙动辄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牙缺失不分年龄段,年龄越大缺牙率越高。牙缺失修复不仅是为了美容,还关乎口腔健康乃至身体健康。但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种植牙费用分配侧重后端,即消费者支付的钱更多用于支付医师费用、市场推广费用、医疗设备费用以及盈利等,而耗材费用占比不超25%。


此前,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种植牙费用纳入医保。不过,国家医保局在一份答复函中明确表示,非疾病治疗类项目如预防性、美容类(包括牙缺失修复、矫正等)的诊疗项目,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任何治疗、药物纳入医保,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就目前而言,加大对种植牙材料和技术的研发,降低种植牙费用,更为现实可行。


能否借鉴集中采购经验,在口腔行业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种牙成本?近年来,不少药物和医用耗材通过集中采购价格明显下降,采购义齿时是否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有的地方医保基金承受力较强,能否把牙缺失修复费用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牙缺失修复费用纳入医保支付,也是值得探讨的民生课题。同时,还应加强对种植牙市场乱象的执法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