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1年07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心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本报记者 高富强 谢志奇

张伟 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总校校长,曾任石室中学教科室主任、名誉副校长,长期担任成都石室联中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


荣获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人才、成都市优秀中学校长、成都市首届特级校长、青羊区功勋校长、成都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市政府督学等荣誉。2018年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年度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有人认为,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最重要的指标在其升学率,高分、高升学率,即是优质学校。


在考试的压力之下,客观造成了本是花季年华的少年,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了问题。


2020年出台的《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与此同时,各地也时有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各类极端恶性事件的报道。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张伟。

 


学生享受幸福教育
老师幸福教授学生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40余载的张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


他认为学校教育不应该唯分数论英雄,学生应该享受幸福的教育,老师也应幸福地教授学生。但某些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却总希望通过高压手段,在短时间内拿出看得见的所谓成果——分数、升学率。这样把压力直接压到了一线的教师身上,导致教师被迫将压力进一步传导给学生。


对此,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培训,为教师心理减压。学校先后邀请省内著名心理专家为全校教师开展讲座;开通“德育沙龙”QQ群,为全校教师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鼓励并支持全体班主任、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培训,让心理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强化心育队伍建设
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2018年,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组建了刘佳等3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职心育队伍,聘请了具有B级心理辅导员资格的11位老师加入兼职心育队伍,为心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保障。与此同时,学校投资上百万元,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从过去仅7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扩建成1500平方米的“心晴驿站”。


心晴驿站由专人负责,专兼职教师轮流值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心理辅导的需要。

 


以“心育”为支点
提升师生幸福感

 


有些孩子很会考试,成绩也还令人满意。但当其进入社会,或者稍稍遭遇挫折,便会表现得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抓住“心育”这个支点,开展各方面工作。确立“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为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奠基”的心育理念,明确提出“育分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己,育德先育心”的原则。


为此,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构建幸福氛围,引导师生更好地关爱自己、珍爱幸福。


初高中上学期的8月为新生适应月,9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建立心理档案,10月举办校园心灵文化节系列活动,11月开展关爱教师心理健康专家讲座;下学期的4月进行青春期主题教育,5月是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6月对毕业班做考前心理辅导,7月是生涯实践探索月。


除了每个月都要组织的活动,学校还把“心育”与每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影响学生心理,塑造健康人格,以实现“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

 


为了学生的明天
他们一直在路上

 


预防是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常态化工作。通过心育课程、学科渗透、实践活动等途径,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对有心理危机或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提前“预警”,为是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选择何种心理干预方法提供信息依据。一旦发现有可能出现极端风险时,学校的相关部门和老师便及时“干预”,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正是因为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在18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修身尚善、卓尔不群”为校训,始终秉承“做幸福教育、当智慧教师、成大器学生、办品质学校”的办学理念,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民办教育先进学校、四川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


谈及过往所取得的荣誉,张伟表示:“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前行,为了学生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记者手记

 

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学校已经意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12年12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进一步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和规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干预力度,要求各个高中、高等学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对学校在青少年抑郁症预防、干预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心理教师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工作的引领者、学生的陪伴者和家长的支持者。”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刘佳如此描述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了更好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里,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每周都会有一次心理教育课,内容涉及自我认知、情商、人际关系等内容。每月,学校还会举办心理健康周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心理漫画、心理征文、心理剧等项目。更好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张伟的目标,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他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