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4年03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资阳市中医医院实力“圈粉”
藏族同胞千里寻医只为他

       近日,一名藏族同胞跨越2000多公里的距离,从家乡来到资阳,只为找这里的一名医生看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千里寻医的藏族同胞是叔侄俩,来自2000公里之外的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侄子次旦(化名)多年前曾是神经外科主任吴波的病人,两人互相加了微信。这次年过七旬的叔叔扎西(化名)患病,在次旦的陪同下四处求医,最终检查发现颅内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这时,次旦首先想到了吴波医生:“平时我们有个头疼脑热,都习惯在微信上问吴主任,他是我们的朋友。”次旦将扎西的检查报告发给吴波,并表达了希望到资阳寻医的想法。

       吴波仔细查看了扎西的报告,最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扎西患的是胶质瘤,需要检查报告结合面诊评估后再做具体安排。既然他们相信我们,我们也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为了远道而来的叔侄俩,科室准备好了一间单独的病房、一套简单的生活用品,还有一张蔬菜肉食的购物“地图”。

       很快,扎西和次旦登上了到天府机场的航班。当看到医院门口的吴波时,次旦激动地握住了这位老朋友的手。将扎西接回神经外科安顿好之后,吴波注意到他状态不太好。吴波带领科室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多关心一下他,积极的心态很重要。”

       经过一周多的治疗,扎西不再头晕头痛,肢体偏瘫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胶质瘤手术是一个高难度手术,对于扎西来说风险极大。扎西和次旦经过慎重考虑,选择暂时采取保守治疗,后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术。“吴医生,叔叔恢复的情况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谢谢你们!扎西德勒!”回家后,次旦与吴波保持联系,针对扎西的病情随时进行沟通。

       从西藏到资阳,医生在哪儿,病人就到哪儿。在吴波的微信通讯录里,全国各地的病人和家属占了一大半。一部手机,一条信息,连接起了医生和病人。无论再忙,吴波都会及时、耐心地给出回复和指导。 (苏秋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