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4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运动创伤别慌 三段式模式助康复
□肖慧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慢跑、瑜伽、游泳、骑行等多种健身方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运动创伤的比例也随之增加,患者受伤原因也多种多样,恢复时间较长。于是,人们对医疗和服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更加看重康复效果。的确,受伤后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目前的医学康复护理相关模式有: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外科快速康复模式、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和中医护理模式。现在比较倡导的一个模式是“外科快速康复”。在临床上,康复是分阶段进行的,以组织修复病理过程为基础,以运动创伤分期论治为原则,在体医融合的平台下根据运动创伤康复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目标,运动创伤患者的康复周期应细分为围手术康复期(术前~术后2周)、临床康复期(术后2周~12周)和功能康复期(术后12周~功能恢复)三个不同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不同阶段、不同人群应由不同的医护专业人员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康复的评估、需求、方案、技术、设备、人员等具体要求均有不同。

       围手术康复期

       目的:最大限度恢复并维持伤肢及全身相应的运动功能,避免继发性损伤,以达到临床康复或出院标准。

       人员:医生指导,临床护士为主、康复治疗师为辅协同完成。

       介入时间:入院至术后拆线(≥14天)。

       治疗原则:控制组织炎症、水肿、出血及疼痛;维持患肢现有功能、防止继发性损伤;保持健侧       肢体、邻近关节活动度;防治并发症。

       治疗方法:物理因子治疗、冷疗、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治疗、推拿治疗、CPM训练、APM训练、局部肌肉等长收缩。

       护理重点:术前宣教(预康复),术前戒烟酒,满足术前禁食的要求,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围手术期血栓、肿胀的防控,围手术期运动功能的尽早恢复以及其他指标的管理。

       临床康复期

       目的:恢复患者基本功能和生活能力,以便使患者能重返社会。

       人员:康复医师指导,康复治疗师为主与护士协同完成。

       介入时间:拆线至重返社会(2~12周)。

       治疗原则:以恢复正常功能为目标,积极改善和恢复伤肢功能,恢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防治并发症,预防后遗症。

       治疗方法: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动、中医内外治、运动疗法、本体感觉训练、神经肌肉控制训练、水疗等。

       护理重点:根据患者对运动的需求,做好康复评定(如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估、肌力评估、平衡功能评定),根据中期评估制定延续护理计划,通过康复科或者出院病人定期回访、门诊复查、公众号制作健康教育视频二维码等多模式,多形式为患者实施延续护理。

       功能康复期

       目的:提高动作表现,重塑运动能力,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专业运动员竞技能力。

       人员:运动医学医师主导,体能康复师、康复护士等运动训练专家配合。

       介入时间:重返社会(12周以上)至重返运动场。

       治疗原则:以运动干预为主要手段、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重建高于日常生活能力的运动功能需求。

       治疗方法:功能评估、弱连接评估、运动干预、体能训练、运动性疲劳恢复。

       护理重点:医生、治疗师、护士共同制定康复场地干预指导和远程家庭指导计划。提供测试评估,随访管理。做好耐力训练、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任务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

       运动创伤三段式康复涵盖从运动创伤发生到恢复运动功能的整个医疗过程。对运动创伤患者进行阶段性目标管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创伤并发症和不适症状,改善关节早期功能和活动范围,以及最大限度地功能改善和帮助患者重返社会、重返健康、重返运动,让运动员重返赛场。(四川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