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4年0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多学科助力中医气功发展
□伍志成

       气学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日前,以“气学说创新理论融合多学科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气·意识与人体生命科学”论坛暨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医疗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中医、气功、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中医气功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现状展开交流探讨。

       中医气功助力文化建设

     《金匮要略》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其中导引、吐纳即指中医气功,表明气功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气功是对人体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并使之三位一体的技能,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学术上,中医气功融合了中医学、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当今哲学领域有三大重要思潮,包括西方哲学、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及中国的学术思潮。”厦门大学教授常大群表示,混元整体观、意元体理论和三层物质的气学思想可以解决西方哲学转向所解决不了的困难问题,即意识本质问题。气学思想在解决意识本质问题的同时,也促进西方心灵哲学和后现代性二元对立的关键问题得到解决。

       气功文化研究的是气血阴阳平衡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内容,宏观指整体协调平衡,微观是指具体实质化变化和规律。

       中医气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气功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养生保健方法,一直是医家养生保健的重点关注方法。《诸病源候论》中就有“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等有关气功的诸多论述,强调通过修炼,让气机和畅、形体柔和,达到养生防病、益寿延年功效。

       在当今社会,气功以其简便轻松的锻炼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对八段锦和五禽戏等传统功法的习练能有效帮助人们增强免疫力,在养生防病、治病康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并再次提及健身气功,指出要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现代健身气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创新发展,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九江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任镇民表示,健身气功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太赫兹波验证气的存在

       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气是自然界万物的本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中医学则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精微物质,是非实体的客观存在。在中医学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中,气是分布于人体周围的非实体物质,与形态结构和精神意识共同构成人体生命。

       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上对于气的研究阐述都是停留于意识层面,未延伸到物质层面。

       长期以来,气的研究要么是停留在思想家的玄学思辨上,要么止于模糊不清、难以清晰表述的情形。

       如果在气这一基础理论上能够进行创新,进而发掘和构建系统化的学说,且与现代知识体系较好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基石将得到极大稳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辅助应用于气学说研究,其科学发展内涵逐渐得到显现。

       近年来,相关研究运用太赫兹波检测技术、红外热成像仪、脑电生物电检测仪等现代技术,对气的客观存在性及人体生命之气的运动规律进行科学验证,结果表明“气”对于人体具有重要影响。  “太赫兹波技术验证气的客观、真实存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杨炳忻表示,该项技术极大促进了中医气功的发展,助力我们国家在人体生命健康领域走到世界前列。

 (据《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