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0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妈妈生病以后 我时时提醒自己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 汪周艳

       2021年10月22日的清晨,经过一夜降温,天气骤然寒冷了许多,那个普通的清晨对我而言却如此难忘。

       我在房间洗漱,先生走出客厅没有在阳台上见到妈妈熟悉的身影,往常这个时间她都是雷打不动地在阳台上锻炼。先生去敲妈妈的房门无人响应,推门进去,赫然发现89岁的妈妈躺在地板上呼之不应,手臂上还绑着测量血压时系上的袖带。

       救护车很快到了,把妈妈送到了我曾经工作的医院。妈妈的CT结果出来,是右侧额颞叶大面积脑出血,出血量约200ml,同时有脑肿胀及脑疝形成。情况紧急,医院启动了绿色通道,立即送妈妈进手术室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室外的我,震惊、难过又手足无措。妈妈一直耳聪目明,生病前她还能自己穿针引线,可转眼间竟然遭此重创。

       手术是上午9点不到开始的,直到下午3点妈妈才被推出手术室送进ICU。看到昨天还好好的妈妈,现在头部肿胀,术后伤口被包扎严实,接上了呼吸机、监护仪,人事不省,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妈妈在ICU整整住了一个月,其间经历了高热不退、呼吸机无法撤机等。后来请了省第二中医院的陆主任会诊,她给妈妈做了呼吸康复,当晚再次尝试撤机。

       让我感动的是ICU值班的吴医生为了妈妈能安全撤机整晚没合眼。妈妈中途呼吸频率快,吴医生一直关注着监护仪坚持没上机。第二天妈妈成功脱机。

       在ICU住院期间,我们全家录制了音频循环播放,希望妈妈知道我们一直陪伴着她,等待着她出ICU。一直昏迷不醒的妈妈每次听到我们的呼唤,她的脚总会轻轻地动一下。

       后来她有了睁眼反应,虽然暂时是无意识的,但妈妈的每一点进步对我们都是很大的鼓舞。之后妈妈转到康复科病房,同时开始了每天的高压氧治疗和各项康复治疗。

       一天,我握着妈妈的右手,发现妈妈有抓力了,能微微地握住我的手而不是像之前完全没反应,我开心不已,但神经外科的医生告诉我,这是本能反应,是低级反应,如果妈妈能松开手那就证明又有进步了。

       几天后妈妈能慢慢松开抓紧我的手了,我赶快告诉医生,妈妈做到了!

       有一天,哥哥给我打电话,说发了一段视频给我。我赶忙打开视频,是妈妈在做站床训练,康复科的赵医生同时在跟妈妈互动,只见他大声对妈妈说:“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比画一下三加五等于几?”妈妈很快用已经能动的右手比画出八,赵医生又问“三加二等于几?”妈妈很快伸出五个手指。现场的医护人员、治疗师以及我的两位哥哥一片欢呼,女儿说外婆是“超人”。

       后来,我曾把这段视频发给同为医务人员的一位好朋友看,她说这真是最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的,在康复科住院,真的让我们一家觉得非常温暖。

       在妈妈住院期间,管床医生方医生无微不至地照顾妈妈,细致地观察病情。每天早上他都到妈妈的病房,拉着妈妈的手,嘘寒问暖,告诉妈妈今天是几月几号,天气如何,告诉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每天下班后,他又来到病房跟妈妈聊天,告诉妈妈她的病情正在一天天好转。妈妈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他都和我们一样欢欣雀跃。科室的护理人员每天忙忙碌碌穿梭在各间病房,还要执行防疫任务,但即使再忙,每次他们进到病房都是笑意盈盈。

       妈妈的意识暂未完全恢复,他们每天依然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大声叫她周老师,和她聊天,哪怕妈妈对他们的热情不能做出太多的回应。

       2021年12月24日,妈妈的89岁生日,我们几兄妹商量着晚上到病房给妈妈切蛋糕、唱生日歌。那天下午哥哥照例送妈妈去做高压氧,回到病房感觉病房和平日不一样,被气球和彩带装饰着的洁白的病房变得五彩缤纷、无比温馨,哥哥以为走错病房了又把妈妈推出去,仔细看看房号,没错就是妈妈的房间。

       原来护士长知道当天是妈妈生日,就和姑娘们一起,趁妈妈去做高压氧的时间把病房布置得焕然一新,还贴上大大的“HAPPY BIRTHDAY”。当哥哥在群里发出病房的照片时我们一家都非常感动。

感谢医护人员,他们的微笑、他们的问候、他们精心的照护给在病痛中煎熬的患者和家属带来无限的温暖。

       妈妈生病至今已一年零八个月,我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这句话有了更深的领悟,也时时提醒自己:作为一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我应该如何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如何竭尽所能让他们在医院感受到温暖,让他们被自己或家人的疾病折磨的心灵能得到安慰,我将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