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1年06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全面推进辖区儿童健康发展
为“折翼天使”点亮希望
文/范月秋 宋珍 图/何强

“源源,告诉彭老师,小考拉吃的是什么呀?”“蛋。”“对啦!你真棒,鸡蛋,来跟着我一起说。” 6月2日下午2点半,2岁半的源源跟着婆婆来到家门口的天府新区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儿童康复。为源源一对一进行康复训练的是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彭开燕。“国家政策好啊,一年还给我们源源3万元的救助金,我们做康复没花一分钱。”源源的婆婆激动地说。


2020年3月,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会事业局批准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该中心是天府新区唯一一家公立儿童康复机构,属非营利性质,为全国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统筹承担天府新区9个街道儿童康复工作。“天府新区14岁以下的残疾儿童有280人,我们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在册持续康复了102人,门诊追赶生长儿童230余人,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华阳社区等都有部分转诊儿童。”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丽介绍说,成立儿童康复中心就是为了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基础上促进辖区儿童多维度的健康管理,不仅要关注健康儿童的生长发育,还得关注并帮助生长偏移的孩子、残疾孩子及时进行康复,“在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康复,大大缓解了家长去三甲医院来回奔波和排队的压力。家门口的儿童康复中心,不仅解决一个孩子的问题,更为一个家庭乃至社会分忧解愁”。

 

以儿童为中心 康复治疗“因材施教”

“离家这么近就能做康复,又遇到这么好的老师”

 

源源1岁4个月时,只会叫“爸爸妈妈,婆婆爷爷”,对于日常用品和玩具零食,源源一个字也不会说。“她就指着玩具零食,要我们拿,我们就教她怎么念,她不跟着读,一直哭。我们好着急哦。”源源的婆婆说,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源源语言发育迟缓,还没去医院做检查,他们一家就意识到孩子发育一定是出现了问题。


源源的妈妈做点小生意,每天回家都会陪着源源玩耍,“她爸爸也是很开朗的,周末大家出去自驾游,爸爸就在车上一直跟源源说话,嘴巴没停歇过”。可是,让源源一家苦恼的是:孩子就是不说话。3月中旬,源源的妈妈带着孩子到大医院做了系列检查,诊断为:言语障碍。“我们在大医院做了几天康复,但是每次去很不方便,坐地铁赶公交,而且医院好多人。”源源的婆婆说,看病远成了一家人的难题。
3月25日,源源申请到了成都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一个残疾儿童每年可获得救助金3万元,用于儿童的康复治疗。源源由婆婆带着来到了家门口的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有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康复中心。


“源源来的时候做了一个评估,她只会说单字和叠音,这对于她这个年龄阶段而言就是发育障碍了。”彭开燕说。她是源源在中心的“专属”儿童康复师,从事康复治疗已经有6年时间了。2019年7月,彭开燕来到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前一直在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因为家庭的原因回到成都,走的时候,妇保院的30多名家长联名给康复科主任写信要我留下。”


“针对源源的康复治疗有语言康复训练、构音训练、口肌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项目,就是一遍一遍地去教孩子如何说、如何做,反复地持续地去刺激大脑。”彭开燕说,有的孩子可能重复几次就学会了,但更多孩子需要重复动作几百次甚至上千次,康复治疗的过程在常人看来非常枯燥和单调,但对于康复师而言“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源源每天下午2点半到将军碑儿童康复中心做康复治疗,每次半个小时,由彭开燕一对一地进行康复训练。在粉色墙壁的房间里,彭开燕和源源面对面坐在小座椅上,她拿出教具、小卡片,指着卡片上的图案问源源“这是什么呀?”“苹果。”“对,这是苹果”……在一来一回的反复训练中,源源逐渐掌握了很多词汇,她很喜欢彭老师,一到儿童康复中心,就抱着彭开燕的腿不松开。


“经过28天的康复训练,源源进步非常大,她以前不会命名,现在能命名50个左右的单词,理解词汇量150个左右,按照这个进步速度来看,预后应该还可以。”彭开燕说,每次看见孩子通过系列的康复训练后,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这就是职业的高光时刻。


源源的妈妈通过微信说道:“康复前,彭老师会很细心地了解宝宝的情况,规划好上课内容;在上课时,生动有趣,通过观察宝宝的反应调整内容,宝宝全程的专注度高,效果好;课后会和我们沟通上课情况及在家怎么去引导宝宝,彭老师的专业、耐心、用心,使宝宝的语言及社交都有很大的改善,离家这么近就能做康复,又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我们一家感激不尽……”


过硬的康复治疗技术,对患儿的爱心和耐心,让彭开燕赢得了家属们的心,她说:“康复工作就像实行教育一样,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患儿的康复治疗就要因材施教,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比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不能识别情绪变化,我们就会把情绪加入训练里面,让孩子去识别别人的情绪变化,去理解别人的情绪,这种就像情景教学法一样。”


彭开燕也讲到了一个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过程。年初,辖区的一位年轻爸爸前往将军碑社区门诊要医生给他开抗抑郁的药,他1岁7个月的儿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被诊断为“孤独症”,家庭从此不安宁了。“我们就给这位爸爸说带孩子来中心做康复,3个月下来,孩子进步明显。”

 

以社区为枢纽  以家庭为单元
“他们像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带着孩子康复成长”

 

同样对职业饱含荣誉感的还有儿童康复师邓玲,她作为一名“90后”,从事康复医学治疗已经有4年时间了。“一直记得在学校学康复治疗专业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康复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康复。”
 蕊蕊到儿童康复中心的首诊时间是2020年12月5日,当时她1岁零1个月。“不能独站,右脚外翻,走路姿势很不好看”,蕊蕊72岁的太奶奶说一家人心情焦急,忧心忡忡,他们听邻居讲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康复中心,所以就直接带蕊蕊去就诊。


邓玲通过对蕊蕊的运动评估检查后发现,蕊蕊双下肢肌力、肌张力都很低,双足外旋,存在足趾外翻,双下肢不等长,“为了排除关节发育异常的情况,我们建议家长到上级医院复查髋关节正位片,结果拍片发现关节的发育是正常的,那就需要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蕊蕊也同样申请到了成都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可以免费的在儿童康复中心进行治疗。“国家政策好啊,我们好感激哦!”蕊蕊的太奶奶感叹道,从1月中旬开始,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她就带着蕊蕊到儿童康复中心找邓玲。


“针对蕊蕊肌张力低的情况,我们制定了康复的方案,第一天运动治疗40分钟,第二天进行30分钟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第三天贴6~8小时的双足肌内效贴布。”渐渐地,蕊蕊可以独站1~3分钟。2月中旬,蕊蕊异常姿势稍有改善,可以独走3~5米,但是平衡能力仍然稍差。这个时候,邓玲主动请求科室内讨论,针对蕊蕊的情况再做治疗方案的调整。经过一个月的努力,3月中旬,蕊蕊终于能停止运动手法治疗,继续行低频电治疗、肌内效贴布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25日经综合评估,蕊蕊独走、运动能力、平衡协调、异常姿势已明显改善,可暂停康复训练。


经过近5个月的治疗,4月29日,儿童康复中心老师为蕊蕊颁发了“毕业证书”,现在的她是一个健康漂亮的小女孩。蕊蕊的家人非常高兴,一家人在五一节前夕给邓玲送去了鲜花和一面写着“耐心负责好医术、热忱关爱似家人”的锦旗。


“邓老师好负责哦,工作很认真,康复科的老师们真是把我们当亲人一般,一步一步带着孩子康复成长。”蕊蕊的太奶奶如实说,“我年纪大了,走动不方便,家里面其他人工作忙,我带着蕊蕊在家门口就能做康复,真的是太方便了。”


邓玲的手机里储存着大量孩子的照片和视频,那是她治疗过的儿童,“比我自己的自拍都多,舍不得删,每一次看宝贝们的视频、照片,自己好像就跟着在一起成长,也有满满的成就感。”她说。

 

以特殊学校为载体  以社会参与为延伸
“把健康带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

 

“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服务不仅仅是针对到儿童康复中心前来做康复治疗的儿童,中心还把公益项目开展到了天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里。”王丽说,从2020年10月开始,每周三下午,将军碑儿童康复中心就派两名康复师走进特殊学校,为那里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从将军碑开车去学校要整整一个小时,下午3点半开始,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风雨无阻。”彭开燕和邓玲在特教学校会针对唐氏综合征的儿童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了作业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不是说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希望。”
彭开燕坦言,自己学康复治疗,并且能坚持去特殊教育学校服务残疾儿童,是因为她也有一位残疾人母亲。

“我妈妈小时候出了意外,栽倒在火盆里导致4级肢体残疾,小腿截肢。”彭开燕的母亲常年因单腿走路,长时间的异常姿势导致左右肌肉力量不平衡,就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我放假了回家,会给妈妈做针灸和手法康复,后来妈妈装了假肢走路疼,我就自己改造假肢,买凝胶套,增加假肢穿戴的舒适感。”


走上工作岗位后,彭开燕就格外地尽职尽责,她把自己所有的爱心和耐心全都用在了康复对象的身上,这才有了患儿家属联名写信不让她走的那一幕。谈及下一步的目标时,彭开燕说希望提升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中心每年会送我们到华西等三甲医院进修培训,平均每一个人有3000元的培训基金让我们用于业务能力的提升。”


“未来,儿童康复中心将强化儿童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家庭医生’服务为主线的多维度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逐步探索与辖区幼儿园、学校建立持续服务。”王丽说,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医教康”融合服务,在夯实康复门诊服务的同时,让儿童康复服务工作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学校,全面推进辖区儿童健康发展,让新区的孩子真正健康有所系,成长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