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1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一核两翼”助推高质量发展
杨克 本报记者 徐咏秋

    5月28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19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省考”结果,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以606.92分的成绩荣膺全省精神专科医院第一名。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包括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维度56项指标监测,是检验和评价公立医院管理运营、改革发展成效的“晴雨表”。


    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千余名广元精卫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这表明医院特色化、智慧化、品牌化管理取得重大突破,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6月的一个清晨,阳光初照,凉风轻拂。走进院内,东西两条“福音路”整洁宽敞,醉馨苑、望月亭在朝阳下遥相呼应,藤蔓环绕的颐馨苑、观澜亭与荷塘水景充满诗情画意,茁壮挺拔的成才林里花木深深……这里就是全国文明单位——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建设专科集群 带动协同发展

 


    近年来,该中心主动融入广元“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川陕甘接合部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确定了“一核两翼”发展思路,即以精神医学为核心,以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为两翼,按照“做精精神科、做优神经科、做强老年科、做实综合科”的路径,倾力打造“一流脑科医院、一流公卫高地”,逐步形成了省市级重点特色专学科集群带动全院协同发展的格局。


   “十三五”以来,该中心筑牢学科建设基石,作为支柱学科的精神医学科建成6个甲类、1个乙类省级重点专科,2020年精神科升格为省级重点学科,物质依赖、精神感染、孤独症康复医教融合和“全国精神专科医院管理高峰论坛”成为医院特色品牌。老年医学、神经病学、普通外科学等一批建成(在建)省级重点专科如雨后春笋。

 


找准问题痛点 护佑百姓健康

 


    该中心坚持从患者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从职工最关心的地方改起、从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抓起,不断补齐技术和服务短板。


   “太感谢你们了,多亏你们的治疗和训练,我又能站起来了!”在神经医学中心,前去复查病情的蒲先生感动地对医生说道。他身患帕金森病13年,病情加重时一度生活无法自理,于2019年10月到神经医学中心就医,经诊断评估后为他安装了脑起搏器,如今老人不仅完全生活自理,还能做一些低强度的家务劳动。2020年6月,患癫痫病长达10多年的龚女士在中心接受颅内癫痫病灶切除术,如今不仅能正常生活,还恢复了劳动能力,挑起家庭重担,开始务工挣钱。


    “王婆婆,生日快乐!”“刘爷爷,祝您身体健康!”在老年科病区,每逢老年患者过生日、康复出院时,医生和护士都要为他们送上蛋糕、鲜花和祝福……其积极培育的“爱心”文化和“一站式”“全程式”“星级式”服务以及个性化康复照料,夯实了学科建设内涵。如今,该中心的老年病科以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吸引了市内外众多老年患者就医,成为老年人的“康养家园”。


   “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施以来,仅神经医学中心开展的颅内外动脉搭桥、动脉取栓、介入栓塞、脑深部刺激术、迷走神经刺激减压术等在川东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优质服务”全面铺开以来,门诊、住院患者的就医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深化院校合作 续航发展动力

 


    2021年4月23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广元精神卫生中心授牌仪式举行,标志着医院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该中心还牵手国内外院校,推动医教研融合发展。通过与德国柏林大学附属夏里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合作,共建了“中德睡眠中心”,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老年医疗中心合作建立参访学习机制,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专家建立了学科帮扶指导关系,与兰州大学建设科研合作基地,与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2020年底,创建为第三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由原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整合组建而成,迎来了发展改革的历史新机遇、新起点。目前,形成了“一中心两院区”发展模式,占地140余亩,开放床位3300余张,年门急诊量55万人次,住院3万人次。作为四川省区域精神卫生中心之一,以其业务精湛、学科配套、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服务能力,承担着川东北片区及川陕甘接合部精神卫生疾病的重症救治、临床科研和教学指导重任。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迈进“十四五”,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将抢抓医疗机构整合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发挥好区域精神卫生中心的引领作用,以精神医学、老年医学、神经医学、传染医学发展为驱动,努力建设一流的脑科医院和一流的临床公卫高地,为广元建设川陕甘接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域医疗中心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