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1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家三代人的百年行医路
本报记者 杨琳 徐咏秋

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吴峥峥结束对川南基层医生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培训后,抽空接受了记者采访。“每年,我都会回隆昌市两次,一次是清明节给外公扫墓,另一次是回到隆昌市人民医院给眼科做指导并进行学术交流。”


隆昌市人民医院的创始人,就是她的外公。


从外公到母亲再到吴峥峥,一家三代从医,他们身上映衬了时代更迭,而在发展变迁之中,唯医者仁心不变。“今天我取得的一点成绩,是党和组织教育、培养了我,我的家庭对我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外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吴峥峥说道。

 

第一代人创办“谦德医院”

 

“我的外公1903年出生在泸县牛滩乡,家里以榨油为生,母亲在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光景不太好,幸好外公有一个哥哥曾国廉,帮助他继续念书。”

1925年,曾国谦在泸州读中学时参加由共产党员曾仲牧、刘力生等人组织的“读书会”,在此期间,阅读进步作品,宣传进步思想。后来又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1930年到上海东南医学院读大学。


求学期间,经共产党员李西庚、朱慎恩介绍,曾国谦加入了“同济会”,参加“同济会”组织的地下活动和秘密会议。


当时的上海,正是北伐革命高潮时期,他目睹了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横行霸道,地方军阀无恶不作,再加上自己出身底层,深知底层百姓的艰辛,他盼望北伐成功,思想上也积极追求进步,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马列主义书刊。


正当他准备与挚友任国祥赴延安参加革命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哥哥曾国廉给他邮寄学费途中感染霍乱去世。得知此消息,悲痛欲绝的曾国谦决定回到家乡泸州。


那时,正是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随即,曾国谦加入了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工作,在血肉横飞的战场,处处都是受伤的士兵,有的士兵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含恨死去。曾国谦就想,如果能创办一所医院,收治这些受伤的同胞,那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于是,1934年,曾国谦拿出自己的积蓄并多方筹措,在泸州水井沟创办了私人医院——“谦德医院”,就是隆昌市人民医院前身。


为什么叫“谦德医院”?除了曾国谦大名中有谦字外,更主要的是随时鞭策鼓励自己“以谦学技以德救人”。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