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1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构建“党建+”模式
引领贫困山乡实现“弯道超车”
本报记者 徐咏秋

自2018年开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始定点帮扶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重点帮扶马边县人民医院和荣丁镇新桥村,助推马边“脱贫摘帽”。


历经两年多时间的努力,2020年2月,新桥村与全县同步退出贫困村序列。马边县人民医院医疗水平提档升级,目前正朝着建设大小凉山区域医疗中心迈进。


在新桥村甩掉“贫困帽子”实现“弯道超车”的背后,华西构建的“党建+”扶贫模式功不可没,特别是在当前脱贫攻坚转型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同样值得借鉴与推广。

 

两个爱心基金
托起小谷溪村的“明天”

 


尽管2020年2月马边就已经脱贫,但按照巩固脱贫成果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华西人”一直在持续发力。2021年5月2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一行,驱车长途跋涉4小时,只为将一笔爱心资金亲手送到马边的一个偏远山村——民主镇小谷溪村。他带来的这笔捐赠资金共计100万元,用于该村设立“华西健康保障基金”和“华西教育保障基金”。


“太谢谢华西医院了,健康和教育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两笔支出,设立这两项基金,这好事真是办到群众心坎上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下派干部、马边县委副书记陈猛对华西医院的真情帮扶表示衷心感谢。“小谷溪村基础条件薄弱,小学资金不足,因意外导致的疾病仍时有发生,这笔善款的到来,无异于给村里送来了一场‘及时雨’。”中央纪委监委派驻小谷溪村第一书记柴杰动情地说。


柴杰介绍,村里将把华西医院捐助的教育基金用于奖励优秀教师,以稳定教师队伍,调动和激发老师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而设立健康基金的目的,是让小谷溪村的村民每年能享受一次免费体检,为因疾病和意外伤害造成的特殊困难群众及时提供医疗救助帮扶,防止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同时,将依托这次华西医院捐赠的健康基金,打造面向全国的公益性独立基金。

 


“以后我也要当医生”

 


“刘叔叔他们来到我家,给我们家安装了晾衣杆,送来了收纳箱,还送给我一盏台灯,我觉得特别温暖。”5月26日,新桥村9岁姑娘王诗瑶通过电话告诉记者。


据了解,两年前,王诗瑶的哥哥患有过敏性紫癜,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发病时,尿液呈红色。华西医院驻村干部刘启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肾内科、皮肤科专家会诊,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哥哥的病情得到控制。看着哥哥一天天好起来,王诗瑶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充满感激,得知华西的叔叔阿姨要来马边县,前一天晚上,她将编辑好的感谢信发给了刘启望,在信中立下学医的志向:“华西的叔叔阿姨们太好了,以后我也要当医生,要像他们一样去帮助别人!”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新桥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彝汉杂居村落,辖7个村民小组487户17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24人。为了帮助新桥村老百姓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华西医院先后派出406人次的干部、专家到村开展帮扶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扶贫工作组,创新以支部共建“N+1”为基础的组织保障机制,构建起党建、文化、教育、健康、产业“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医院下属的10个党组织还与新桥村党支部形成共建关系,定期到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华西医院协同多方资源,帮我们建起了300多亩的党员示范藤椒基地,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还制作党建主题文化墙、民族特色手绘艺术墙,成立了村舞蹈队,配置了篮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变化可大了。”马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启梅说。


“我忘不了四川大学的哥哥姐姐,是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大山,实现梦想。”在每年开办的暑期夏令营,来自川大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他们的爱心,为无数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向美好未来的大门。


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由华西驻村干部编写的土味顺口溜,还被《人民日报》评为“基层信息枢纽创新做法”优秀案例。如今,新桥村从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乐山有名的“四好村”,村贫困户的年人均纯收入稳超14000元。 而华西医院也探索出了大型公立医院精准扶贫的“华西模式”,再一次彰显了强有力的“华西担当”。

 


持续帮助 耄耋老人笑开颜

 


建立嵌合型医联体是华西医院定点健康扶贫的又一创新,家住新桥村的耄耋老人李婆婆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人之一。


“我白天就在家门口同邻里街坊聊聊天,拉拉家常。每个月,宗鑫都会来看我,随时将我的病情反馈给华西医生。如今的日子实在太好了!” 经过持续不断的药物和营养干预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李婆婆的病情得以控制并好转,能够自主吃饭、如厕。被爱心包围的老人对眼前的生活很满足,笑容始终挂在脸上。然而,曾经的李婆婆却饱受疾病的折磨。


“李婆婆长期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胃占位性病变、右足跟骨折伴出血、重度骨质疏松、不完全性肠梗阻、老年性白内障等多种疾病,腿脚不好,行动不便,吃饭、睡觉都需要家人的照顾,一家人过得很是艰难。” 华西医院驻村干部刘宗鑫回忆。


2019年,在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带领的“博士快车”等专家团队的接力帮助下,李婆婆在马边县人民医院接受了来自华西多学科专家的线上线下会诊,对症为她制定了周密的康复治疗方案。


“在线+在位”的帮扶方式正是华西医院嵌入型医联体模式的生动体现。目前,华西医院已将华西的管理、专家、技术资源成功嵌入马边县人民医院,形成了功能定位有别、地点分布不同的资源与服务整体,信息、业务、管理三统一与共享。


自2016年华西医院向马边县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帮扶,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据统计,2019年马边县人民医院医疗业务收入比2016年增长160%;门急诊、住院接待人次比2016年分别增长115%和35%,群众医疗满意度由56%提升至92%。建成大小凉山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指日可待。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华西人”深知,要让马边、让新桥的珙桐花开得更美,让当地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在乡村振兴接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他们不能停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