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0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卫生健康规划信息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四川各地出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2月1日,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规划信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汝鹏作了题为《找准定位 树高标准 强化刚性 提升规划研究编制实施全过程管理水平》的经验交流发言。赵汝鹏指出,四川通过创新规划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规划研究、编制和实施水平,把规划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引领发展的作用贯穿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始终。

       突出“三准”

       以精准定位提升规划研究水平

       深化目标研究,在全国卫生健康发展中找准四川定位。开展卫生健康发展综合对标分析,将“建成西部卫生健康高地”作为我省“十四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实施以来,四川卫生健康发展稳步向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连续3年位列全国前5。

       深化任务研究,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找准卫生定位。开展20余项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省领导、委领导带队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深入基层调研,将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群健康、加快医学高峰高原高地建设、打造西部健康产业发展高地等作为中心任务。“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增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5个、两院院士2名,健康服务业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

       深化区域研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指导各地找准定位。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逐个明确21个市(州)的卫生健康发展定位;将全省划分为五大片区,统筹规划不同区域医疗资源布局重点;谋划民族地区卫生发展,研究革命老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方案,确保特殊类型地区得到分类规划指导。

       突出“三高”

       以更高标准提升规划编制水平

       坚持高起点,建立健全规划体系。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将委属医疗卫生机构五年规划纳入全省卫生健康规划体系,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划编制;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形成1个总体规划+9个专项规划+N个委直属医疗卫生机构规划的“十四五”规划体系。

       坚持高站位,系统谋划规划内容。突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支持成都主干国家医学高峰建设,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五大区域西部医学高原建设,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医学中心;21个市(州)全域医学高地建设,设置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县域龙头建设,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基层网底建设,健全适应城乡融合发展、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打造“主干有高峰、区域有高原、市(州)有高地、县域有龙头、基层强网底”医疗服务新格局。

       坚持高质量,加强地方规划指导。成立全省卫生健康规划发展专家库、人才库,加强省市县三级人才储备;开展全省规划编制培训,组织专家委员会论证市(州)“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将规划编制出台纳入省级年度评价指标,通过“月收集+季通报”等方式推进市县两级规划制定出台。截至2023年底,四川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已全部出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数量居全国第一。

       突出“三化”

       以强化刚性提升规划实施水平

       强调责任化,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把规划年度任务转化为全省卫生健康“十大行动”,并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强调规范化,建立健全规划落实机制。规范新增床位程序,研究出台《加强我省公立医院编制床位调整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规范规划项目建设管理,出台《四川省卫生健康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强调常态化,健全规划监测评估机制。坚持按照四条线索(总体目标+指标体系+重点任务+项目工程)、两个视角(省级推进+市县落实)、两种类型(约束性、预期性),每年对重点规划进行监测。精心组织开展“十四五”国家和省级规划中期评估,为规划下一步实施提供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