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4年0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省首期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培训班举办
推进慢病预防与治疗相互协同

       本报讯(记者 侯文瑾)1月26日至27日,由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主办的四川省首期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培训班在成都举行。旨在培养一批慢病管理的中坚力量和后备人才,推动区域内疾控机构、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医防融合方面形成紧密的联合与协作,让慢性病患者得到更为系统、规范、全程和个性化的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钟波表示,全国慢病的疾病负担逐年上升,慢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众健康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影响是临床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急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医防融合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预防服务与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相互协同,将最大限度减少健康问题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让大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达到维护和改善群众健康的目的,积极推动社会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主动健康为中心转变。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正处级监察专员王慧敏介绍,2023年四川省积极推进医防协作融合工作,印发《四川省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2023版)》《四川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责任清单(2023版)》“两个清单”,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防协同融合机制,举办“两个清单”视频培训班,全省近7000人同步参训。同时制发四川省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在成都、南充2市4区22家医疗机构开展试点,还会同省体育局制定体卫融合相关文件,指导省四医院、自贡市开展慢性病医防协同融合试点。此外,四川还将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公共卫生相关管理科室、配备专兼职公共卫生人员、落实慢性病防治责任等指标纳入对二、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评审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立介绍,近年来该院通过多学科协作、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加强医联体建设,举办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等实操培训,年均提供门诊、远程医疗服务近2万人次,2022年12月授予锦江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工作站”,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工作。2023年7月,该院被正式批准为四川省慢性病医防融合试点医院,倾力打造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中心,努力探索公立医院与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医防融合模式。目前,该院已完成了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设施设备配置、管理平台建设、健康检查项目制定、“三师共管”(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团队组建等基础性工作,为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试点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