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4年0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吃错一颗药 住进ICU
医生提醒:阿莫西林不是万能消炎药

       据福州晚报报道,福建福州65岁的严先生(化姓)因为喉咙疼、咳嗽,吃了一颗阿莫西林,结果经过重症监护7天才转危为安。

       吃错一颗药,在ICU住了7天

       事发当天深夜,严先生被家属扶着来到医院就诊。只见他满脸红肿,脸上全是疹子,眼睛被挤成了一条线,睁都睁不开,脖子和手臂也长满了红疹。

       严先生本来有点感冒,中午吃了消炎药,没想到夜里感到非常难受,胸闷无力,且颈部、腹部开始出现红疙瘩,身上痒得厉害。

     “疑似药物引起的过敏。”看到病人的情况后,福建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陈龙心中有了初步判断,就问病人有没有过敏史。这时,家属才想起来,严先生之前曾因服用阿莫西林在其他医院的ICU(重症监护病房)监护了5天。一问才知道,当天中午严先生服了一颗阿莫西林。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闽明马上组织医护人员对严先生开展药物过敏性休克抢救治疗。整场抢救持续到次日早上6点多,但老人情况仍不容乐观,随后转入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7天后,情况才好转。

       阿莫西林不能随便吃

       阿莫西林,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不少家庭的小药箱中都会备一点。

       但由于存在一些用药误区,可能会造成阿莫西林耐药的问题。事实上,阿莫西林虽然对很多致病菌有效,但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将其作为家庭常备药物自行服用既盲目且危险。

     “若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未及时救护,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福建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急诊科主任江金锋介绍,在急诊科不时会遇到头孢类药物+酒精、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在所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中,以青霉素最为多见。

     “严先生可能就是对青霉素过敏。”江金锋医生介绍,阿莫西林是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从未使用过阿莫西林的病人需要进行皮试。

       阿莫西林主要对6种病症有效

       首先,阿莫西林并不能治疗感冒发热。常见的感冒发热多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无须使用阿莫西林,只需对症治疗。如发烧出现头痛等症状,可以用布洛芬缓解疼痛。

       其次,阿莫西林并不是能治疗所有炎症的“万能消炎药”。阿莫西林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等非细菌性感染引起的炎症却无能为力。因此,擅自将阿莫西林当作消炎药是不行的。例如像过敏性鼻炎、霉菌性阴道炎、病毒性肺炎、关节炎等不是因为细菌感染造成的炎症,服用阿莫西林是没有效果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部主管药师周小力曾表示,阿莫西林杀菌作用较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当出现以下这些部位的细菌感染时,阿莫西林才能发挥用处。

       1.耳鼻喉感染,比如中耳炎、鼻窦炎。2.呼吸道感染,比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3.泌尿生殖道感染,比如尿道炎、细菌性阴道炎。4.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注意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要和其他药物一起联合用药。5.皮肤感染,比如组织化脓类的细菌性感染。6.急性单纯性淋病(性病的一种)。

       周小力表示,使用阿莫西林必须遵医嘱,将其作为家庭常备药物自行服用既有盲目性,也有危险性。在服用阿莫西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或严重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腹泻、呕吐等,必须立刻停药。

       吃阿莫西林需要注意什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药学部药师陈智表示,服用阿莫西林有几个注意事项。

       1.吃阿莫西林时不能喝酒。

       由于酒精会抑制肝药酶的活性,用药后饮酒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进而加大阿莫西林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2.吃阿莫西林时用凉白开冲泡。

       阿莫西林易水解,送服时水温越高,其水解速率就越快。水解之后,药物就失去抗菌活性了。因此,服用阿莫西林时,尤其是颗粒剂,应该用凉白开冲泡,且应在冲泡水后尽快服用。

       3.吃阿莫西林时不要吃避孕药。

       在服用阿莫西林期间,最好不要口服避孕药。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如果用阿莫西林这种抗生素治疗特异性的疾病,尽量避开和避孕药共同服用。阿莫西林会导致避孕药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度降低,降低避孕药在人体内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避免药物过敏?福建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戴亨纷提醒:

       1.要牢记自己对什么药品过敏,如实告诉医生;2.应遵医嘱和说明书用药;3.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在说明书的“不良反应”中会写明该药出现过的不良反应,可作参考;4.如果用药后出现小面积的皮疹瘙痒等轻微症状,建议多喝水,促进药物排出,若有趋于严重的迹象请立即前往医院。 (据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