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现代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通常会与胆石症合并存在,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程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往往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有时表现出严重的绞痛;慢性胆囊炎可表现为持续性的胀痛,有时呈放射性疼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胆囊炎的治疗与预防已经有了完备的方案。
胆囊炎的病因
急性胆囊炎的出现与胆囊内结石有直接关系(胆囊内结石突然发生梗阻或在胆囊管中造成嵌顿),但某些情况下也会因非结石因素造成急性胆囊炎(胆囊管扭转、狭窄或受到胆道蛔虫及胆道肿瘤的阻塞)。随着年龄的上升,胆囊壁会逐渐萎缩或愈发肥厚,此时胆囊的收缩功能会下降并导致胆汁淤积,胆总管末端及括约肌的松弛也会造成逆行性感染;此外,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也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加重胆囊动脉缺血。在胆囊或胆囊颈发生梗阻之后,淤积的胆汁浓缩会形成胆酸盐,而胆酸盐会对胆囊黏膜造成刺激,进而引发化学性胆囊炎,与此同时胆汁淤积会导致胆囊内压力不断提升并造成胆囊膨胀,极易使胆囊形成充血性水中并提升胆囊内压,当胆囊内压提升至一定水准之后会造成胆囊壁动脉血流受阻,进而形成胆囊缺血性损伤,更易激发胆囊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胆囊炎并最终形成胆囊坏疽或胆囊穿孔。
胆囊炎的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对胆囊炎多以预防为主,一旦疑似发生胆囊炎则应尽快前往就诊并及时治疗,以免胆囊炎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胆囊炎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胆囊炎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对于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及相应并发症应积极进行预防,已有感染及并发症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尤其是各种类型的胆道寄生虫病及肠蛔虫症。如果患者患有结石或是经常发作,可考虑采取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寻常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以胆囊炎发病程度及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急性胆囊炎治疗需同时重视镇痛解痉、抗菌治疗及利胆治疗3个方面,镇痛解痉可采用阿托品肌内注射、硫酸甘油舌下含服等方式来缓解括约肌痉挛及疼痛的症状;抗菌治疗则以采用抗生素预防化脓性并发症及菌血症为主,在具体方法上采用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及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的做法,也可使用头孢呋辛、头孢孟多等二代头孢霉素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选择需要结合药物敏感试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胆汁培养结果及血培养结果综合考虑;利胆治疗多采用口服相应药物的治疗方式,可服用的药物包括去氢胆酸片及浓度50%的硫酸镁等,如果患者有腹泻的状况则不要口服硫酸镁。最后,外科手术治疗是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根本治疗方式,主要以胆囊切除术为主,需要患者有以下适应症:一是患者胆囊出现坏疽、穿孔并伴有弥漫性腹膜炎;二是患者反复急性发作急性胆囊炎;三是积极配合内科治疗但却无甚效果、病情持续发展恶化的患者;四是无手术禁忌症且患者体征能够耐受手术治疗者。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则包括利胆治疗、驱虫疗法、溶石疗法3个方面。利胆治疗与急性胆囊炎患者相同,均可采取服用去氢胆酸片或浓度为50%的硫酸镁;驱虫治疗则主要以驱逐患者体内的寄生虫为主,需要根据致病寄生虫的机理及成因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治疗;溶石治疗则以胆固醇结石导致胆囊炎的患者为主,治疗方法上主要采用鹅去氧胆酸进行溶石治疗,该治疗方式的有效性达60%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疗程结束、患者有所好转之后仍然需要继续进行治疗,以防慢性胆囊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