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3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AI医生”来了 慧眼可识癌
——写在苍溪县妇幼保健院建院70周年之际
□于梅君

       在世界上每6人中就有1人因癌症而丧命的今天,有可能彻底改变与癌症斗争方式的数字健康技术正蓬勃发展。想象一下,患者在家门口看病,就能得到国内外都认可的智能检测结果;机器人医生可以根据CT片子给出准确的诊断意见……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浪潮的裹挟下,众多行业被改写,健康医疗行业便是其中之一。

       人工智能开发出“癌症生存计算器”

       医生在评估肿瘤患者预后时,常会用到一个词——五年生存率。即某种癌症经过临床综合治疗后,患者生存5年以上的概率。

       利用人工智能,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癌症生存计算器”,可估计新诊断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的机会。目前,预测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其癌症分期。研究人员表示,实际上,除了分期标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

       该团队纳入了259485名乳腺癌患者、76624名甲状腺癌患者和84514名胰腺癌患者的数据。按癌症部位划分,影响患者诊断后5年是否存活的四大因素分别如下:乳腺癌(是否接受过癌症手术、诊断时的年龄、肿瘤大小以及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甲状腺癌(诊断时的年龄、肿瘤大小、治疗时间及淋巴结受累情况);胰腺癌(癌症手术、癌症的组织学或显微镜分析、肿瘤大小以及诊断时的年龄)。

       测试表明,该计算器对于所有三个癌症部位的生存率估算都“高度准确”。同时,这一“癌症生存计算器”的优势,在于数据收集更全面,而且使用了新的机器学习数据模型,处理速度更快,风险预测也更准。

       AI医生可识别出“癌王”早期迹象

       胰腺癌,素有“癌症之王”称号,平均五年生存率不到10 。80 的胰腺癌一旦发现就是晚期,发病凶猛,极难治愈。体检及医院常用的平扫CT图像对比度低,很难识别早期胰腺病变。

       国际医学顶级期刊《自然·医学》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平扫CT+AI”,人类首次拥有了大规模筛查早期胰腺癌的手段。简而言之,“平扫CT+AI”进行大规模胰腺癌早期筛查,就是利用AI放大并识别平扫CT图像中那些肉眼难以识别的细微病灶,实现高效、安全的早期胰腺癌检测,克服了过往筛查手段假阳性率偏高的难题。

       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曹凯医生介绍,此项研究构建了迄今最大的胰腺肿瘤CT训练集,通过全球十多家医院的多中心验证,测得92.9 的敏感性(判断存在胰腺病变的准确率)和99.9 的特异性(判断无病的准确率),在2万多人的真实病例回顾性试验中,发现了31例临床漏诊病变,有2例早期胰腺癌病患已完成手术治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教授表示,最新研究提出一种有潜力的大规模胰腺癌筛查方法,“设想一下,我们去体检时,做个最简单的平扫CT,就能查出有无胰腺癌,这将帮助到很多胰腺病人,减少悲剧发生。”

       AI助力新药研发,智能版“药神”上路

       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持续升温,药物研发也不例外。

       新药研发素有“两高一长”之说,即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批上市,通常需要10~15年时间。据统计,利用传统方法开发新药的费用已接近25亿美元,而且每9年会增加1倍,近九成药物在Ⅰ期临床阶段就会被淘汰。

       不过,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为马拉松式的药物研发找到新的突破点。“计算机可以读遍所有的药物专利和相关数据库,去设计治疗癌症等疾病的药物时,可以有目的性地筛选,从而大大节省药物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徐波说。

       目前,已有不少制药公司将AI技术投入应用。例如,制药巨头默克公司旨在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发现新型小分子;辉瑞公司已开始研发免疫肿瘤药物等。

       合理用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问题。“人工智能可依托基因组学大数据,对每位病人的用药私人定制,无论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药物敏感性差异,还是体重等个体差异带来的用药剂量微调,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火眼金睛精准判断。”徐波说。

       尽管AI制药市场前景广阔,但AI制药的研发也面临着挑战。目前,全球已有超过80款AI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大多数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只有少数进入临床II期研发阶段,部分AI辅助研发药物因临床表现不佳而终止研究,截至目前,还没有AI药物上市。

       业内普遍认为,AI制药与普通药物研发企业,在临床试验阶段并没有较大区别,目前AI在制药领域仅起辅助性作用。预计2026年或会出现首个上市的AI驱动药物。

     “我们相信,人工智能(AI)在现阶段并不是要取代医生。在诊断癌症等复杂疾病的过程中,AI能为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断正确率,对医疗行业来讲,这就是巨大进步。”徐波表示,大多数医生都愿意拥抱人工智能。 (据《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