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吴其濬:走进植物王国的科举状元
□韩晓雯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国医学史展厅中,展陈有一部附有精美插图的清代线装书《植物名实图考》。这部书共八函,前四函为《植物名实图考》(38卷),后四函22册为《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为清同治丙寅(公元1866年)山西太原府刻本。

       这部书的作者是吴其濬(1789—1847),河南固始人,出身于世家望族,其祖、父、兄皆进士及第,他本人更是在28岁那年参加殿试,考中进士一甲第一名,是有清一代河南省唯一的状元。

       吴其濬先后担任鸿胪寺卿、翰林院修撰、内阁大学士、兵部右侍郎、江西学政使、湖北按察使、湖广总督、湖南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福建巡抚、山西巡抚等,有“宦迹半天下”之称。这位身居高位的状元,人生看似一帆风顺,其实也不尽然。在他34岁那年,父亲、哥哥和母亲相继病逝,按照儒家的孝道观念和礼俗制度,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称为丁忧,这一歇就是8年。在这8年里,吴其并没有虚度时光,而是在家乡买了一块田地,建起了植物实验园,在此潜心栽培和研究植物,《植物名实图考》的初稿就是在此写就的。丁忧8年之后,吴其濬再次出仕,曾担任多地长官,堪称清代的封疆大吏。在政务之余,他还留意经世致用之学,对植物、矿产、地理等都有所研究,除《植物名实图考》及《长编》外,他的《滇南矿厂图略》是我国第一部矿业工具和矿厂经营管理专著,在矿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在多个学科领域都颇有建树,但植物学无疑是吴其濬投入精力最多的。《植物名实图考》共载植物1714种,仿《本草纲目》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类。附图1805幅,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本草书籍,且绝大多数系写生而成。文字介绍植物的文献出处、产地、形态、性味、用途等。收录植物比《本草纲目》还多519种,是我国收载植物种类最多的著作。

       吴其濬在著述过程中,注重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不仅主动向农人、山民、乡医、牧童请教,还常常亲自栽培、品尝植物。如在“党参”条中,他记载了自己在山西深山中挖来党参苗:“莳之盆盎,亦易繁衍,细察其状,颇似初生苜蓿,而气味则近黄芪。”《植物名实图考》中植物绘图清晰翔实,反映了植物的真实形态,纠正了很多历代本草书中对某些植物药的错误论述,开辟了药用植物学的新研究领域。清代张绍堂翻印《本草纲目》时,认为原书的植物绘图粗糙失真,于是将其中近400幅绘图换上了吴其濬的绘图。书中对于一些外形十分相似,极易混淆的植物,往往绘出多幅图以助辨认。如卷24毒草类的天南星、虎掌、魔芋和半夏,皆为天南星科植物,作者绘出7幅图,并突出了天南星科的共同特征——肉穗花序藏在佛焰苞内,具块茎或根状茎等。李时珍认为通草是一种藤蔓植物,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归入蔓草类。吴其濬纠正了这一错误,将通草归入山草类。

       1847年,吴其濬在山西巡抚任上去世,他的继任者陆应谷将其遗稿整理刊刻,于1848年出版《植物名实图考》及《长编》,并作序称此书“包孕万有,独出冠时,为本草特开生面也”。1880年,《植物名实图考》传入日本,1890年在日本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对其评价极高。后来,此书又被介绍到德国、美国等国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德国学者布瑞施奈德认为书中图谱“刻绘尤其精审”“其精确程度往往可资以鉴定科或目甚至种”。(据《中国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