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3年1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级医疗机构多措并举改善就医体验
让医疗服务持续升温
□时光 张笑菲 李诗敏 王欢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冬至一过,寒潮也随之而来,将我们带进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为了让患者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饱含温度的医疗服务,成都市市级医疗机构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就诊体验,在门急诊管理、人员配备、服务举措上动态调整,从细节入手,将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细节入手

       从身到心都暖了起来

       3岁的乐乐(化名)反复发烧已经好几天了,虽然吃了药,但病情并未得到缓解。这次娃娃生病,正好赶上丈夫出差,乐乐妈妈何女士只能自己带女儿到医院就诊。

     “女士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见到一手抱着娃,一手还拎着大包小包物品的何女士,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护士李萍萍立即上前帮助。这句话,让第一次独自带娃到医院看病的何女士,感到非常安心。在护士的帮助下,何女士顺利完成了预约号签到等事宜,而在候诊的时候,有一个细节让她感受到了医院的温度,“这里带软面坐垫的座椅,坐着特别舒服,一点儿都不凉。虽然事情不大,但是确实能感受到医院的用心。”

     “入冬之后,门诊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儿科门诊量更是大幅增长。”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王维强介绍说,为营造更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目前儿科候诊区和输液室座椅已全部更换为带软垫的机场椅,净水器也换成了更大功率的设备,以便更好地满足家长、患儿的需求,“其他门诊区域也在同步改进就诊环境,有些区域是增加空调,有些是增设挡风门帘,希望通过细节上的改变为冬日就诊的患者带来暖意。”

       这样的情形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也同样看得到。走进就诊区域,第一感觉就是“温暖”。“在门诊区域内,我们给每间诊室都开启了暖风,所有的开放区域(出口)都挂上了防风帘,确保患者在候诊和就诊过程中感觉舒适。”据该院门诊办公室工作人员陈鑫杰介绍,在冬季,医院的室内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在秋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就诊高峰期间,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中不少都有发热、咳嗽、头痛等不适症状。为了让患者既能感觉舒适一些,又能在进出的过程中不会因冷热温差过大而加重病情,在产科和儿科专家的指导下,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后勤保障部通过动态调整中央空调,将门急诊区域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8~20℃区间,同时兼顾了人体舒适度与能耗节约。“门急诊区域还增加了候诊座位,并有专人引导排队,即使是在就诊高峰期,也确保患者能够在温度适宜的室内候诊。”

       该院急诊科还在家长等候区增添了帐篷、座椅,提供24小时热水、一次性纸杯、母婴室等。急诊医务人员给怕打针的儿童提供了棒棒糖、贴纸等安抚小礼品,让孩子能更顺利地接受治疗。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手术部则为手术患者精心制定了温度管理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为手术患者保持适宜体温。据介绍,手术前半小时,相关负责人会对手术间进行预热,维持环境温度21~25℃,相对湿度40 ~60 。针对小儿、老年人、大面积烧伤患者、严重创伤患者等,会将室温适当调高。在转运时、手术前、手术中,使用棉被、手术单等遮盖和包裹肢体,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减少体内热量丢失。同时,根据患者情况会使用充气加温设备,有效预防围术期体温降低。对低龄或老年高危患者选择使用循环水毯,将循环水毯内水温设定在37℃,有助于维持患者体温,减少寒战的发生。当静脉输注液体超过1000mL时,选择使用输液加温仪,将静脉输注的液体加温至37℃再进行输注。另外,还会根据情况使用恒温箱,将术中使用的冲洗液提前加温至37℃左右,从而减少患者术中热量丢失。

       在照护住院患者的过程中,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发现,一些患者因病员服大小不合适引发了很多小麻烦,比如伤口包扎太多,穿不上裤子;带管患者下床穿衣服较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因此受寒。胸外科联合普外三科二病区、骨科一病区嵌合病房,共同组成改善团队对传统的病员服进行改良:增加病员服的舒适性、延展性及透气性;方便多管道患者下床活动,降低临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增加患者活动范围,降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同时保护患者隐私,提高舒适度和便利性。

       临床改良病员服的应用,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被充分尊重和关怀,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同时,此举得到患者一致好评,患者满意度提高。

       线上+线下

       全力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作为全市第一家投入运营,实现电子入院的互联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打破就医时间空间限制,把医生“放进”手机里,随时随地看诊,真正实现复诊“不出门”、开药“送到家”。今冬,互联网医院仍然发挥着“温暖”服务的重大作用。截至目前,医院已上线36个专业,541名医生、42名护士参与在线诊疗。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互联网医院提供的在线问诊、快速应诊、线上义诊、免费咨询、护理咨询、药事咨询、在线开具检查检验单、报告推送、电子处方、电子入院证、药品配送、科普直播等便民医疗服务。医生可开具包括CT、彩超、心电图、X线等440项检查检验项目和920余种药品,并在线查阅患者病史和检查、检验等结果,进行报告解读、病情咨询、用药指导及药品快递,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院内院外全打通”的就医新模式。

     “医生,麻烦看下检查结果喃,娃娃是不是遭了支原体哦?”带娃娃来到儿科诊断室时,市民黄先生已经利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提前自助开单并拿到了肺炎支原体的检查结果。为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避免多次往返诊室、检验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全新上线多个自助开单服务,项目包含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肺炎支原体DNA(MP-DNA)、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六项检测等。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前自助开单?应该如何选择项目?如何便捷操作?……针对市民可能存在的疑问,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临床医学检验部、改革创新与运营拓展部、互联网医院管理部等多科室、部门联动对上线的项目、操作方式、适宜群体等做了深入讨论,并提前通过医院公众号发布“攻略”,帮助市民精准选择、便捷就诊。

     “以前是候诊排队等开单、开完单又排队等检查、拿了报告又排队找医生。”患者何先生说,这一来一回不仅多跑路,关键是要耗很长的时间,“这次我们在出发时就在手机上自助开单了,到医院就检查,等到就诊时已经拿到结果了,时间节约了不少。”

       目前,成都市市级医院均开通了线上自助开单服务。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在公众号里特别增加了甲乙流病毒抗原、肺炎支原体DNA、呼吸道病毒抗体以及呼吸道核酸检测等项目,对于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则可在微信公众号提前开好心电图检查(十二通道)、动态心电图、血压监测、心脏彩超以及心肌损伤相关血液检测。完成检查后,检查检验报告均可通过线上查询,在寒冷的冬天无须辗转诊区和检查区,即可实现轻松就医,大大节约了患者的就诊时间。目前,该院已开通的线上报告查询项目包括超声医学科、放射科、心功能科、消化内镜室、医学检验科、耳鼻喉镜、纤支镜、病理等相关检查检验项目。

       除了自助开单服务,近期,为确保广大群众季节性的就医需求和应对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流感而持续了近3个月的儿科就诊高峰,各大医院各部门的医务人员都以增援门急诊、增加医务人员班次、延长工作时间等方式,全力保障门急诊服务。

       为了减少患儿就诊、特别是输液的等待时间,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中心院区),急诊科在原有三个输液区域的基础上,再次扩增一个区域,增设60个输液座位,以缓解患儿和家长输液等待时间过久的难题。这样的扩充让急诊工作量激增,在全院各儿科病区住院床位都接近饱和、人手同样紧张的情况下,医院护理部仍然派出了12名护士支援急诊,全面参与急诊排班,缓解急诊护理压力。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则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识别患者信息,优先安排就诊,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饱含温度的医疗服务。

     “进入冬季以来,很多人都被皮肤干燥、过敏等问题困扰,皮肤科就诊量也呈现增加的态势。”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王维强介绍说,皮肤科的门诊时段已实现日间、午间、晚间延时、周末全覆盖,可以进一步满足上班族、上学族的就诊需求。

     “针对近期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的态势,医院全力统筹院内资源向儿科倾斜,多措并举满足患儿就诊需求。”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慧表示,自气温下降以来,儿科门诊量呈现持续上涨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儿科医护人员已全部取消休假,确保周末门诊和日常门诊同质化开展;同时采取弹性排班制度,一旦出现门诊接诊高峰,会立即启动预案调配病房医生支援;此外,护理部已按儿科门诊、病房实际工作需求增派护理人员,全力保障高质量诊疗需求。

       专栏科普

       暖心知识送达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力满足市民就诊需求的同时,各医院还全力打造科普宣传栏目,减少群众就医时的困惑。

       寒潮来袭,公众应该怎么做?特别是孕妈妈和孩子,应该怎样防护?病后应注意哪些康复重点?……为了给公众提供及时、权威的秋冬常见疾病相关知识,增强预防意识,提高防病及康复护理能力,近期,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多次发布科普文章及短视频,内容涉及近期流行疾病的预防、就诊、用药指导、愈后康复等全过程,直接把健康知识送进读者的手机。一篇篇科普文章的传播,赢得了无数网友称赞“科普太及时了”“接地气,有用”。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则推出“墨池科普”公益品牌栏目,以医院自媒体为载体,集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儿科、老年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内科、药学部、临床医学检验部、放射影像科、超声医学科等多个科室的骨干力量,围绕冬季常见病、高发病的防治和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群体的疾病防治,开展了多角度的专题科普。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时节人体阳气潜藏,积蓄能量,此时最宜补肾温阳、扶助阳气,抵御外邪,以预防和治疗冬春易发疾病。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挥中医药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中的独特优势,在公众号平台推出《冬季呼吸道疾病叠加感染,中医药应对有良方》《三九天灸》等多篇中医药科普文章,指导群众冬季正确养生。

       秉持科学严谨的观点,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市级医疗机构推出的科普内容获得广大市民的充分认可,有助于持续引导大家正确理解疾病防治要点,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