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癌根治术患者高龄纪录刷新
术式“微上加微” 91岁婆婆顺利出院
□伍映鑫 本报记者 侯文瑾

       黑便、呕吐、头晕、乏力……近一个月来,91岁的丁婆婆被一系列症状折磨得状态一天不如一天。入院检查后,考虑为“胃癌伴出血及梗阻”,其血红蛋白的指数还不到正常人的一半。虽然在对症治疗后,出血的问题得到改善,但要想彻底解决肿瘤、梗阻问题,只能通过手术的方式。

       高龄患者手术 风险重重

       如果不手术,丁婆婆的肿瘤随时可能再次出血,也会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风险。但手术,又谈何容易——高龄,加上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意味着手术和麻醉耐受性差,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肺炎、谵妄和静脉血栓等的风险也更高。

     “之前对于胃癌的根治,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已是更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微创中心医生伍映鑫表示,虽然腹腔镜和最传统的开刀方式相比,已经大幅降低了手术对患者的打击,但是在完成消化道重建等步骤时,往往需要在患者腹部再开一道长约5~10cm的切口,作为通道开展操作,以便达到更为精细化的缝合效果。

       全腹腔镜操作 让微创更微创

       经过专业组讨论和家属同意,决定为丁婆婆采取“微上加微”的“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现为胃肠微创中心常规开展的术式之一,简单来说,就是以腹腔镜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这种手术方式是原来腹腔镜辅助开展胃癌根治术的升级,能给患者带来更小的创伤,让患者更快地恢复。”伍映鑫说,手术中仅需在患者腹部开几个不足1.5cm的小口作为腹腔镜器械的通道,胃切除及胃肠、肠肠消化道重建、缝合加强等步骤均在腹腔镜下进行,以进一步达到微创化治疗的目的。因此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风险也会相应降低。

       虽然对患者而言具有诸多优势,但是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对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更为狭窄的空间和视野下完成每一项精细化的操作。

       为了保障治疗的安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癌多学科诊疗团队展开了详尽的探讨,综合普外科·胃肠微创中心、消化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的建议,制订了手术计划及并发症应急预案。同时,还制定了系统性的术后康复日程。

       术后,依据详尽的康复计划,丁婆婆顺利恢复并出院。该例患者的成功救治,也再次刷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微创中心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高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