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3年1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双心”整合 优化诊疗服务

       以“可视”“有感”为目标,以群众评价为导向,以行风治理为切口,以末端问效为抓手,聚焦聚力做好重点工作,遏制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医疗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巩固深化诊疗成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将原“24小时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服务中心”进行“双心”整合优化,以“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实现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设施全面升级,温度医疗服务再提档。

       再升级

       服务更智能

     “遇到什么问题,打个电话求助,就能解决。”82岁的王婆婆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4小时服务电话的忠实“粉丝”,近年来在就诊时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这个“老朋友”,“打个电话,就会得到周到细致的帮助,真是为患者看病解决了大问题。就是有时候可能打的人多,会遇到占线的情况。”

       针对患者反馈的意见,医院虚心接受并高度重视。为尽量减少因电话占线等原因导致患者久候、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的情况,综合服务中心将语音分级系统升级为人机交互对话系统(智能语音客服),在精准分流的同时,可以快速解答各类就诊常见问题。

       同时,设立专员每天梳理后台对话记录,及时完善咨询信息数据库,升级对话系统,以保障人机对话的智能性和顺畅度。

       截至目前,中心智能语音客服接待量月均突破13000例,扩充知识数据库622条、增加高频回复520个,因电话占线等原因造成的未接听电话总量下降60 ,中心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再整合

       减少患者跑路

       升级后的综合服务中心既保留了“24小时服务中心”电话服务的模式,又将“一站式服务中心”挂号收费、放射和胃肠镜检查预约的窗口服务流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盖章服务窗口”将原本分散在院内各区域的门急诊病情诊断、门急诊医学检验检查报告、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知情告知书等盖章窗口进行了整合,改为“一站式”服务点位。配套提供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进一步减少了患者多跑路、跑错路等情况的发生,让群众办事更省时、患者看病更省心。

       再优化

       增加服务温度

       优化后的窗口服务不再沿用现场排队办理业务的方式,而是采用集中取号和叫号办理的排队规则。患者或家属取号后,可以在大厅坐等窗口叫号办理对应业务,有助于减轻久站排长队的疲累。同时,开通了挂号优先专用窗口,帮助就诊患者到院后快速挂号,缩减排队时长,尽力避免因排长队而延误就诊的情况。

       服务不仅仅在于窗口,而是延伸到全流程。原“24小时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从电话的“幕后”走到服务的“台前”,可以进一步打破沟通上的壁垒,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专门设置的导诊人员和“疑难杂症接待窗口”,则可为就诊者提供实时、精准的服务。

       再提速

       携手共建通道

     “我必须打电话向你们表示感谢,是你们救了我的命!”在办理出院时,张女士特地给综合服务中心致电,向工作人员表达了谢意。

       几天前,张女士因为心脏问题被送入住家附近的医院,为了得到进一步治疗,家属拨通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服务中心的电话,希望启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尽快上转。从拨打电话到顺利入院,耗时不到一小时。“转诊过程中一直有工作人员对接,让我们清楚各个环节该做什么,整个过程非常顺利,真是省时、省心!”因为转诊及时,张女士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双向转诊是原“24小时服务中心”的重要服务项目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综合服务中心对双向转诊(上转)流程进行了再优化。转诊机构只需要拨打服务电话,双向转诊专线工作人员即可协调办理就诊挂号、入院证开具、床位协调等事宜。

       自该服务试运行以来,通过多部门协作、综合施策,取得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上转入院率同比增长20 ,转诊入院平均仅需6小时,以效能提升为患者构筑起了更为畅通的生命通道。

       为保障服务品质,综合服务中心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专设服务管理岗位,负责检查每日电话录音、现场服务监督和流程优化改造。以细节为切入点,争做患者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未来,综合服务中心将继续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深入践行“您的诉求我愿意倾听 您的问题我帮您解决”的服务初心,持续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不断满足患者健康获得感。 (李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