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3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全球首创 在方寸间做好“面子活”
——专访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李龙江教授
□本报记者 杨桅

       名医档案

       李龙江,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创始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主委;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领军人才。

       在医学界,接受颌面头颈手术后患者面临的面部毁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多患者经过手术成功治疗好生理上的疾病后,心理上却无法承受手术后的面部毁坏,无法面对社会与生活。

       近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主办的“第三期头颈肿瘤内镜技术培训班”在成都举办,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20余名医生参加了培训。头颈肿瘤内镜技术是什么?为何国内的颌面口腔医生要来华西口腔医院培训?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我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领域领军型专家李龙江教授。

       术中更安全 术后更美观

       记者:头颈肿瘤内镜技术将会给颌面头颈肿瘤患者带来怎样的福音?

       李龙江:我从事颌面外科已有40多年,有数次遇见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虽然病治愈了,但选择了轻生。因为面部留下了缺陷,患者觉得他们自此无法见人和出门。医生的初心就是治病救人,因为不能保护患者的社会形象而让一些想不开的患者走了极端,这对我们医生来说打击太大了!就算患者没走极端,在头颈肿瘤内镜技术出现以前,颌面头颈术后患者也会在心理阴影下过完余生。而我们头颈肿瘤外科首创的头颈肿瘤“单切口非充气建腔内镜技术”,通俗点讲就是颌面头颈区域腔镜微创手术,能够实现对包括口腔癌在内的颌面头颈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又不在面部留下创痕,这不仅是治疗疾病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关怀。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进行了300多例手术,取得了术中更安全、术后更美观、创伤最小化的治愈效果。

       记者:在口腔、颌面、头颈这些区域进行微创手术,怎么才能不留下痕迹呢?

       李龙江:首先,这个技术属于外科微创手术,颌面外科微创手术和全身其他部位的微创手术的意义都不一样。人身体的其他部位手术后,只要穿上衣服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颌面手术是真正的“面子活”,这个技术的开展就可以看不见切口,我们都是在隐蔽区域建腔,比如腮腺部位手术是在耳后发际切口建腔,头颈部位手术是在口腔内或者腋下建腔,因此面部没有任何手术痕迹。

微创外科手术已经发展很多年了,在胸腔、腹腔、盆腔等领域内都不是新鲜的事,但在颌面外科领域,微创外科一直发展不起来,其中主要就是受特殊结合部位的影响。比如刚才说的那几个部位包括耳鼻喉都有自然的腔隙、腔洞,腔镜进去之后很容易开展手术。口腔虽然是自然腔体,但是颌面是没有自然腔隙的,所以这种情况开展腔镜手术就必须先建腔。由于所建腔体很狭小,不像胸腹盆腔那么大,因此在建腔后还需要维持这个腔隙,然后这么小的腔隙对各种手术器械的精确化要求很高,这几点也是这么多年来限制口腔颌面微创手术发展的技术瓶颈。我们这个技术就是突破了最关键的这两点:一、开发出建腔和维持腔体的各种辅助器械设备。二、开发出能在这么狭小的腔体里开展手术的各种特殊精确器械。

       远程也能做口腔颌面手术

       记者: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的诊疗范围涵盖了哪些领域?

       李龙江:口腔颌面和头颈肿瘤外科领域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外科、甲状腺外科、咽喉科和头颈科。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由始建于1917年的口腔颌面外科发展而来,现为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开展头颈部肿瘤、口腔颌面部器官缺损修复重建、唾液腺疾病和颜面创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头颈部恶性肿瘤(包括颌骨肉瘤)个体化综合序列治疗等技术。

       十年前,我们开始从事颌面头颈区域腔镜微创手术的科研,逐步从论证到设备研发到人员技术培训等开展起来。如今,我们这项手术走到了世界学术的前沿,而且正因为这个技术的开展为以后的手术机器人在颌面区域的应用打下了一个基础,简单讲没有这个技术就没办法应用手术机器人。

       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四台机器人手术,也就是说华西口腔医院的颌面外科手术已经走入了智能时代,我们的口腔颌面远程智能手术在临床应用方面是全球首创,当然也是领先的。举例讲,一个远在新疆的患者,成都的医生坐在电脑前操作就能把手术做了。

       记者:您说头颈肿瘤内镜微创手术已经成功开展300多例,这300多例手术患者来自哪里?

       李龙江:来自全国各地,国内其他地区的颌面头颈肿瘤患者目前还只能到华西口腔医院接受治疗,所以在未来,我们希望把这个技术向国内和国际推广,让众多头颈肿瘤患者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更多患者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