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3年1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贩卖容貌焦虑背后的商业算盘
□张玉胜

     “各种App都在给我推送抗衰项目的医美广告,宣称‘越早抗衰越好’。”北京市海淀区某高校研究生林雅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吐槽道,刚20岁出头的年纪,明明还很年轻,但按照医美广告中的说法,竟然已经到了“必须抗衰抗老”的时候了。这样的广告看多了,不免让人感到焦虑。林雅所吐槽的,正是医美抗衰抗老项目“盯”上年轻人的普遍现象。

        随着医美行业日益火爆,不少年轻人都愿意为美买单。为争抢市场扩展客流,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忽悠上不遗余力。继大肆鼓吹“颜值经济”之后,更是希冀把医美消费者锁定于年轻人群体。“抗衰越早越好”“18岁之后就要抗衰”等宣传噱头,意在刮起“容貌焦虑”旋风,引求美心切的年轻人盲目花钱消费做医美,而忽视其真实的身心需求。对这种刻意忽悠与误导,必须拆穿西洋镜,保持警惕性,恪守消费理智性。

       为撩拨“抗衰要趁早”的容貌焦虑,医美机构的广告宣传不惜炒作、放大和泛化初老概念。有专家指出,抗初老起始,医学上并无明确年龄划分;20多岁年轻人过度抗衰不可取;衰老由端粒决定,年轻人本身不存在衰老问题。抗衰缘于受医美机构忽悠,对衰老产生抵触并进而焦虑;过度抗衰既对身体不利,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除贩卖容貌焦虑,医美机构还打出“低价”“超低价”吸引年轻人走进美容院,而实际消费时却往往被店家以多重话术诱导加钱下单。商家表面上让利给消费者,实际中却存在隐性收费或线下推销等。诚如一位做“超声炮”手术的消费者所言,感觉面容并无变化,倒是脸疼了快半个月,现在按压还有痛感;店家建议30岁后再做其他手术和注射项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中规定,医美广告不能以广告形式对其诊疗效果作保证或承诺。泛化“抗初老”极易让人产生项目实施与既定效果画等号认知。监管部门要紧抓重点领域,全方位严管医美服务,谨防商家宣传向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群体蔓延的现象,提升打击非法提供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力度。 (据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