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3年1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11家医疗机构试点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互通互认
一卡(码)在手 通畅就医
王文静 本报记者 白华宇

       为解决就医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的问题,成都市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的互联互通,解决了电子健康卡没有支付功能,电子社保卡没办法线上就医的难点问题,实现了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实体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任一卡(码)均能通畅就医。这样的便捷服务目前在成都市内11家医疗机构率先试点,具体体验如何呢?本报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番探访。

       打通门诊全流程

       家住成都市新津区花源街道的张平在平日里身体不错,此前连续3年都没去过医院了,在他的印象里,去不同的医院就诊,首先就需要办理不同医院的就诊卡:“我钱包里面的卡大部分都是在不同医院办的各种就诊卡,比我办过的其他任何卡都多,要是去看个病,不仅可能拿错还会忘带。”如今的张平在上班之外,养成了出门只带一部手机的习惯,这次重回医院就诊,果然就把医保卡和就诊卡忘在家了。

       新津区中医医院是成都市就医场景“一卡通”试点机构之一,该院按照相关规定,通过一系列信息化建设,让院内的自助机整合了电子社保卡的扫码功能,“如果以前从来没用过电子社保卡,可以直接在支付宝或者微信上面通过个人社保平台申领电子社保卡的二维码。”该院信息中心主任周博介绍说,目前来该院就诊,只需个人电子社保卡的二维码就能完成挂号、缴费、取药、取报告等几乎所有流程。

       周博告诉记者,为了更加便捷地帮助市民就医,新津区中医医院也一直在构建互联网医院等方面不断努力,“不过来院的病人都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多数人没有在线上挂号的习惯,这项政策落地我们医院以后,有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实现了门诊各个流程的‘一码通’,解决了许多麻烦,所以患者的反馈非常积极。”周博说。

       将覆盖100+医疗机构

       目前,成都市民在11家试点医疗机构看病,只需出示任何一种卡(码)就可完成就医全流程场景应用,有效实现了市民就医的自主灵活性,功能上线后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就医等待时间,有效提升了市民就医体验感。

       11月29日,成华区中医医院内,一名患者刚到门诊大厅就突然发现自己忘带了社保卡,万般焦急之际,导医知道她申领了电子社保卡二维码,便告知她目前已实现门诊各流程“一码通”。更让患者感到惊喜的是,缴费的时候也只需要扫描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就能直接通过社保卡的余额支付费用。       “现在的政策简直好,再也不用担心忘带社保卡了。”除了线下就诊体验通畅,成华区中医医院还将该院的微信服务号集成了电子社保卡支付功能,让患者在线上挂号缴费多了一个选择。

       成华区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呙健军介绍说,虽然该院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但已经有不少人会用智能手机:“一些老年人相对来说更容易忘东西,就更不用说以前各种各样的就诊卡了。社保卡的二维码在门诊区域基本可以畅通无阻,体验过的病人都觉得很好。”

       据了解,就医“一卡通”还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等18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扩面改造,下一步将分批次、分阶段推广至全市11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50家县域次中心。截至目前,“一卡通”扫码就诊次数超过585万次,一卡通线上支付金额超过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