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0年09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谢无量:博学多才的文人大家
辑自《少城文史·人物篇》

谢无量(1884—1964),男,生于四川乐至县,久居成都,别署啬庵。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谢无量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长、参议长以及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历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堪称一代大家。


“九一八”事变后,谢无量在上海办《国难月刊》,主张改组政府,坚决抗日。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谢无量将《国难月刊》改为《国难晚刊》,每天著文痛斥蒋介石、汪精卫的不抵抗政策。1936年1月,他参与沈钧儒等组成的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撤至汉口,次年转去香港,1940年返回成都。这期间生活清苦,全靠鬻文卖字为生。


1946年,谢无量在四川大学城内部先修班任教。翌年当选为行宪国民大会代表,在赴南京参加大会期间,他以患心脏病为名很少与会。选举总统时未选蒋介石。1949年2月,谢无量应熊克武之邀,担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谢无量历任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


1956年1月,他作为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到毛泽东接见并邀请其合影留念。同年8月,居住在成都的他应邀赴北京,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并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