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0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家风的力量——传家风 育未来 报家国》
寇氏家规
寇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家,小家,大家,国家。


礼义廉耻,勤俭节约,保家卫国,围绕着我们的一生。而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生命的意义。


传家风,育未来,报家国。有家,便有国;有国,才有家。每一代人的一言一行都时刻预示着未来。


在很多年以前,我家有两本书,一本叫《寇氏族谱》,还有一本叫《寇氏家规》,听长辈们说是爷爷传下来的,好像传到了三叔家,可是因为时代变迁,大家分小家,旧房换新房,后来就再也没见到那两本书了。虽然书不在了,但家风依旧流传。直到现在,《寇氏家规》依然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清晨早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早睡早起,每日打扫。小时候一直是个起床困难户,都是被母亲叫醒的,但打扫屋子和收拾房间却是我很高兴去做的事情。直到现在,一到休息时间,我就会打扫收拾房间,觉得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现在我们享受的好生活,都是先辈们艰苦奋斗而来。常常给我们讲上一辈的故事。那时候一家十来口人,一个月才能吃到一两面,一碗米也要吃一个月。每天吃的不是萝卜就是青菜,能够看见一粒米就像我们现在看见一块猪肉一样的兴奋。家乡有一种传统美食一直是我的最爱,叫做“圆子”,它是宴席上和过年的一道压轴菜,我们那儿有一句俗话,“无圆子不成席”。小时候宴席上那道菜永远只有八片,一人一片。它的原材料主要是白萝卜和红薯粉,少量的猪肉。一斤猪肉能够做四五斤的圆子,吃起来又全是肉的感觉。只是有些地方的人不喜欢,觉得全是红薯粉,没多少肉,不好吃。在那些年没有足够食物的情况下,我们的祖辈创造了这一道美食。让我始终记得先祖们是怎样生存的,我要始终带着一颗的感恩的心,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不学礼,无以立。”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宴席,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美味,还有一家人的礼仪传教。每家每户都遵守着尊老爱幼、长辈先行的原则,依次就餐。以前的宴席餐桌都是四方桌,四方八人,分上席、下席和左右席。上席是留给长辈和尊敬的人,下席是给客人的。吃菜的时候必须由长辈先吃,每一样菜都是。那时候吃饭是一个菜一个菜地吃,长辈先吃哪样,其余的人就跟着吃哪样,就像一个小分队,由队长(长辈)领头,挥舞着旗子(筷子),一声令下,将敌人(菜)消灭干净,然后又一声令下,消灭下一个敌人,直到所有敌人被消灭掉。从开始到结束,既紧张,又兴奋、开心。


现在回想起来,家风的力量好像逐渐在减弱。有很多很多都快要被我们忘却了。因为自己成了家,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我爱人的家庭又与我家不同,有些习惯、观念就逐渐被改变。只有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意识还在,而也正是那一股强烈的意识引领着自己,让我反省自己,在我的家一直延续下去。


生命的延续、家的延续、家风的传承,为祖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