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0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开展叙事护理培训及服务
用故事抚慰患者的心灵
范月秋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叙事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故事进行倾听、吸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并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实践。”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护士长李春芽说,随着日益增长的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焦虑、抑郁患者人数不断攀升,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相关住院患者逐渐增多,为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用“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心身功能达到新的平衡,该院临床心理科今年4月正式开展叙事护理培训及服务。

 

主线故事
“胖”是青春期扎在心口上的刀子

 

 


19岁的沫沫(化名)在家人的拉带哄下来到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住院大楼,她的遭遇,让李春芽和这段生命擦出“火花”。


从与沫沫家人的交谈中李春芽得知,沫沫已经很久没有认真进食过一餐饭了,因为营养不良和其它症状,身高165厘米左右的她,体重只有35公斤,已经无法像常人一样从一日三餐里摄取营养,而她身体上的不健康,归根结底是在心理上早就种下的祸根。李春芽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叙事护理来让沫沫的故事续写新的方向呢?


“你为什么要减到这么瘦呢?”李春芽问沫沫。“我胖,初中时大家就都说我胖了,我不能吃了,不能更胖。”沫沫回答得十分坚定。“那现在我们可以正视这个问题吗?”沫沫无法认同,“从小到大,身边的人都会嘲笑我是个胖子,我没有办法出门正常上学生活……”在沫沫的心里,“胖”是青春期就扎在心口上的刀子,也是造成她进食障碍的根本原因。


沫沫从小被周围人嘲笑胖,而导致自卑,过度减肥和控制体重导致多项营养不良,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甚至时常有自残行为和轻生的念头,这就是“叙事护理”中的主线故事。

 


直面“难过”
叙事护理为船,技巧作桨

 


支线故事、主线故事、改写、外化、解构……深谙叙事护理内涵的李春芽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力量的,通过引导,沫沫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走过的生命故事时,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在重建的过程中找到突破口,就如缝隙中透进一道光,唤醒有正能量一面的自己,直至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用不同的角度重新编排。”李春芽说。 

 
“沫沫,如果给你现在的痛苦起个名字,你会叫她什么呢?”李春芽问。沫沫说:“那就叫它‘难过’吧。” “如果让你跟这个‘难过’说些什么,你会说什么呢?”后来护士们让沫沫画她的生命树,叙事地图等,大家试图从这些方面去寻找答案。


实际上,沫沫的英语能力十分出众,曾在一家培训机构里兼职,培训机构对沫沫给予了坚定的认可。“为什么找你而不是其他人呢?这便是你的优势……”在李春芽的引导下,沫沫的心情变得温和平静,治疗进程便有了新的起点。


“可以邀请你来参加我们病区里的活动吗?哪怕是给大家表演节目,唱唱英文歌呢?”在护士们的鼓励下,沫沫欣然答应。“缝隙中的光”面积变得越来越大,渐渐照暖了沫沫的整个生命。

 


寻找支线故事
向着美好结局的方向续写

 


在临床心理科病区的走廊上,有一面“故事墙”。墙上挂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着不同的人生故事。这些作品都出自患者之手,绘画的天赋成为被外界认可的最大证据,也是在这样的鼓励下,患者们也找到了生活新的意义。李春芽相信,患者们只要活着,心中就一定有不灭的微光等待被发现、被调亮。


从今年4月开始,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病区每周开展两次叙事心理护理培训,每位责任护士都有一本叙事护理书籍和一本叙事记录本,将理论践行于临床,记录着病人自述的成长故事;责任护士收集资料后进行评估、分析,并从故事中找到病人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素材,从而提供最佳的心理护理。据了解,目前叙事护理服务在该院两个病区,主要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试行,下一步,该院还将发挥专科特色,在全院推广开展叙事护理实践,让心理护理工作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