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0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手术刀“钢丝上跳舞”
——记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
林子欣 本报记者 杨琳

神经外科医生就像是刀尖上的舞者,在术中和术后的治疗中稍微不慎便会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他们也最能体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需要的谨慎和耐心。近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了一例直径约6厘米的“颅内肿瘤切除术”。 该例手术也是近来同类手术中遇到的难度较大、风险系数较高的一例,属于多次颅内手术以后的复杂性四级手术。

 

完成复杂性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恢复良好

 

    75岁的陈阿姨,曾在2012年和2015年两次做过颅内手术。入院前一周,患者自觉头痛难忍,开始出现癫痫、失语症状,到六医院神经外科检查为“肿瘤复发”,于是住院治疗。经脑CT检查,诊断为脑膜瘤。肿瘤位于大脑深部,瘤体相当于鹅蛋大小,位置深,侵犯颅内中央沟运动区,属于交界性的脑膜瘤,且肿瘤供血丰富,邻近结构复杂,如不及早手术,患者随时可能因瘤体卒中而危及生命,手术风险和难度非常大。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何斌表示,这次手术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在于患者颅骨多次修补后,粘连情况非常严重。以熟鸡蛋做比喻,蛋壳是颅骨,蛋白和蛋黄就是大脑,白色的蛋膜就是脑膜,脑膜瘤就是长在膜上的肿瘤,现在患者因为多次手术,脑膜、大脑、颅骨粘连在一起,要想把肿瘤剥除,势必要先把粘连部位分开。


    脑袋属于很精微的地方,每一根神经都关乎着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针对上述情况。六医院神经外科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及针对各意外情况的预案。为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神经外科主任陈淳组成的团队为患者设计了手术方案,并由何斌主刀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据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淳介绍,此脑膜瘤切除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六医院神经外科何斌等年轻技术骨干医疗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没想到成都六医院能做那么高难度的手术”

 

    何斌表示:“这次脑膜瘤手术很成功,出血量控制得也很小。脑膜瘤属于血供非常丰富的一种肿瘤,相比于其他的手术,在脑膜瘤手术中出血量更大,以前的开颅手术中,出血量在1000~2000毫升是很正常的。现在随着设备越来越先进,我们有预案,有先进的设备,患者获利也就越多。” 


    陈阿姨说:“没想到六医院神经外科能做那么高难度的手术,而且做得这么好,这里真是卧虎藏龙。”


    近年来,六医院神经外科四级手术明显增多,仅8月份前两周就成功完成动脉瘤显微夹闭术3例,脑脓肿及脑血管畸形以及椎管肿瘤、颅底肿瘤、高龄的高血压脑出血等四级手术数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六医院现已拥有成熟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团队的医护经验及抢救流程,形成了成熟完善的市级领先治疗、抢救、监护体系,在重症脑出血及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挽救了大量重症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病员的生命,使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而在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方面,神经外科也和中医科和康复科积极互动,达到统一专家意见,快速诊断、正确治疗的目的,共同参与病人诊疗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了患者多科室就诊,为病人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不光给病人治病,还给病人家属做心理辅导

 


  人们总觉得神经外科很神秘,普通大众对于神经外科疾病了解的不多,而病情往往又会“急”“重”,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要有与病患交流的能力和耐心,乃至沟通的艺术。


   其实最难的不是让患者接受治疗,最难的是让患者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它总是在患者忽略时卷土重来,在患者稍感宽慰时又来一记重击,在患者调整好心态重振旗鼓时泼一盆冷水。


    老伴患病的周阿姨告诉记者:“作为家属真的非常感谢何医生。何医生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地解释老年痴呆、脑萎缩这个病。现在终于能够理解一点了。他不光给病人治病,还给病人家属做心理辅导。”


    何斌表示:“一个人在知道自己患上疾病之后,心理上通常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处理不好,患者及患者家属始终不能摆脱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就会影响到病情的发展与治疗康复。”


     很多70多岁的高龄老人,本身没有什么疾病,因为颅脑外伤等,一夕之间就病倒了,生活变得面目全非,行为失常,身体各方面机能都不同程度受损,无法自理。而面对患者,家属的真实情况是:“我们接受不了,老伴突然晕厥,清醒过来时生活已经难以自理,都不知道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在全是男医生的神经外科,加班是常态,工作辛苦、繁忙。但是他们用专业的精神一直保持微笑服务。同时,为病人科普健康知识,全面做好健康教育。何斌说:“虽然前期会累一点,但是看到病人转危为安,患者家属能够理解医疗这个行业,我们是很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