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0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理县卫生健康局——
破解群众就医“难题” 健康之花在高原绽放
本报记者 陈施妤

理县属高山峡谷地区,近70%村组位于高半山,36个贫困村90%以上地处深沟远寨,绝大多数重病患者难以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得到诊治,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脱贫奔康路上的“拦路虎”,理县卫生健康局下深功补医疗服务“短板”,出实招破群众就医“难题”,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原藏区、贫困山区实际的医疗卫生扶贫路子。

 

优质医疗资源注入藏区

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医疗水平有限,所以留下治疗技术很重要,只有当地医生学会了,才能真正让藏区群众享受到实惠。”在阿坝州理县参与义诊的遂宁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雷婷婷说道。通过义诊,当地的医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两癌”筛查技术。


    理县卫生健康局局长王鹏表示,近年来,理县依托成都军区总医院、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资阳市第一医院、射洪县中医院、简阳市中医院的帮扶,借助远程诊疗、派驻坐诊、临床带教、交流培养等平台,促进优势医疗资源入驻理县,让群众在县域内享受专家级医疗服务,实现了当地医疗服务能力“质”的飞跃。


    “大爷,您哪里不舒服啊?”“我有肺心病、高血压,还有长期咳嗽,心里也难受……”家住理县米亚罗镇的一名牧民在镇卫生院,坐在电脑摄像头前给专家描述着自己的病症,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老年病科主任代光明隔着屏幕,根据老人的描述,结合当地医生的诊断结论快速掌握了老人的病情。通过网络远程连线方式指导400公里外的卫生院医生给老人诊治,还嘱咐老人回家要多注意休息,定期到医院复查。


    过去,村民们遇到一些稍微严重的疾病通常要去成都诊疗,而通过远程诊疗,理县的群众能直接与遂宁大医院的专家进行网络交流,未来会有更多藏区群众不用跑路就能享受到专业化治疗。

 

基层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贫困群众方便看病

 

    薛城镇马山村贫困户李琼英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近在薛城镇卫生院针灸理疗,自己仅花费不到100元,病情就得到缓解。她激动地说:“如今,在‘家门口’就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贴心的服务,没有过去往返成都来回奔波的辛苦,更减少了住旅店、排长队预约专家的烦恼,医疗扶贫政策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大难题。”


   “小病不出村”的实现,离不开“卫生院”的造血式发展。


   “我会做心肺复苏还多亏了支医人员们的耐心教导。”欢喜村卫生室的村医蒋敏兴奋地告诉记者,在理县薛城镇中心卫生院,他与全镇的乡村医生参加了支医团队的集中培训,掌握了心肺复苏术、外科换药等基本技能。


    针对理县村寨分散、地广人稀的现状,理县以县城为中心,以米亚罗、古尔沟、薛城、桃坪等中心集镇急救站为节点,探索乡镇相对独立、布局适度合理、县乡联合出诊的模式,健全“120”急救接警出警机制,整合遂宁援助设施设备,配齐救护车、心脏起博器等必要急救器材,覆盖城乡的半小时急救服务圈初步成型,群众急诊就治满意度不断攀升。


   “我县不断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米亚罗、古尔沟等8个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和81个村卫生室康复角建设,为贫困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慢病康复医疗服务。2017年,我县实现‘三个一’目标,即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标准卫生室。”王鹏表示,目前,理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100%达标,病人转诊率下降10%,患者满意度达90%。

 

筑牢四道“防火墙”

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没啥都不能没钱,有啥都不能有病!”“救护车一响,三头猪白养!”这是过去许多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高额的医疗费用增加了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对本就是贫困户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为根本解决此问题,理县大力实施医疗保障行动,筑牢“城乡医保+大病救助+医疗爱心基金+绿色通道”四道防火墙,有效发挥医疗扶贫的多重叠加效应,真正圆了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的梦。


   “腰杆酸痛是我的老毛病了,这次终于舍得来医院检查,本来2000多元的医药费我只给了62.22元。现在有什么病也不怕医不起了。”家住理县朴头乡一颗印村的喻林琼是贫困户,自从工作人员到她家讲解了健康扶贫政策后,她就去县医院检查身体了。


    喻林琼所享受到的“福利”正依赖于一项项医疗保障政策的落实。在健康扶贫工程推进过程中,理县全面落实了“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依规转诊至县域外的,个人支付费用控制在5%以内,贫困孕产妇县域内住院分娩全免费”的控费政策要求。


   “理县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医疗扶持政策,2020年拨付县级卫生扶贫救助资金26.87万元,累计受益763人次。” 王鹏介绍,除此之外,对于依规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患者,在积极申报省医药爱心基金的同时,理县充分发挥卫生扶贫基金的救助作用,解决贫困患者看病就医方面的困难。

 

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贫困群众少生病

 

    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理县的贫困群众卫生保健意识较差,“小病拖一拖,大病扛一扛”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让群众们养成定期健康体检的习惯,提升自身的健康知识素养,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提到去年末投入使用的健康小屋,理县杂谷脑镇城关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崇发连说了三个好:“好!好!好!这对我们社区居民肯定是一件好事。”据他介绍,自从健康小屋投入使用以来,每天都会有社区居民去做健康体检,其中,中老年人居多。他们也经常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去健康小屋:“经常监测,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这是好事。”


    据悉,健康小屋免费向居民开放,可以进行基础体检,包括血糖血压、骨密度等检测。为了让健康小屋能够更好地投入运行,杂谷脑镇中心卫生院每天都会派医生在这里义诊。作为“全民免费体检”工程的落脚点之一,健康小屋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理县利用现代智媒体技术,通过家庭医生手机APP签约服务方式,优先与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签订服务协议,靶向制定个性化医护健康管理方案,定期对慢性病预防治疗情况开展跟踪回访,“一对一”开展疾病“防管控”。


    近年来,理县致力全民健康目标,创新推进贫困群众“健康联系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卫生村镇创建”等系列活动,大力实施全民预防保健行动,有效降低了疾病发生率,从源头上保障贫困群众“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