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几乎是所有建筑中最复杂的一种。在防疫期间以及正值春节,一家医院想要让自己“提档升级”,这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天府院区作为刚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的新院区,在应对疫情方面还不够成熟:医院无感染性疾病相关专业医护人员,所有医务人员均未进行感染性疾病相关专业的培训;再者,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复工,升级所需材料、设施设备以及防护物资采购困难,严重影响进度。升级项目启动后,院内流动人员增加,病区人流管控和体温监测难度加大。
在这样的困难背后,展现一座城的力量。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和成都市卫健委统一协调,各部门群策群力,通力协作: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局积极筹备提前谋划,为医院在今后可能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提供交通及住宿保障;省环保厅、市生态环境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及市公安局、双流区人民政府、双流区卫健局等部门先后多次到院指导工作,梳理流程并提出整改意见,市住建局及市建工集团、西南建筑设计院通宵施工作业,形成院内外联防联控的工作合力。
抢时间、争速度,此次共升级病区21个、病房378个,设置床位544张,完成1920台设备设施及相关防护物资的采购,提高了医院疫情防控能力。
针对性部署
精细化“软件”升级
除了在“硬件”设施上进行升级,在流程改造、人员培训等“软件”方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还做了针对性的部署。
在流程改造方面,按照卫生主管部门新冠肺炎防控要求,该院认真梳理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设置及工作流程,建立三级预检分诊制度;对医院通道进行流程再造;病区内严格执行三级筛检制度;加强探视、陪伴管理制度;做好通道管理和预检分诊的协同建设,成为遏制疫情传播的坚实屏障。
在人员培训方面:医院以学习培训为基础,建立医院新冠肺炎知识库,利用医院内外网络进行在线培训学习;开展隔离病房、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呼吸科等重点科室重点岗位以及安保人员、保洁人员的一对一现场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演示,组织新冠肺炎应急处置相关演练4次,累计线上线下培训考核4500余人次,完成全员全覆盖培训,查找防控策略和措施存在的不足。
热血前行
青年勇担当
据了解,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此次抽调医疗骨干15人到成都市公卫中心进行系统培训,为市级定点医院储备了医护资源,派出5名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到成都市公卫中心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缪航就是其中一员。
缪航今年26岁,是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一名ICU护士,这是他在成都的第5个年头。
2月4日的晚上,缪航的手机响起。得知医院急需派出一支医疗队伍支援成都市公卫中心,接力前线的医护人员,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让我去吧。”他没有丝毫犹豫,说出了这句话。
“我是一名医护人员,参与战疫,本就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我是男生,同时又没有家庭负担,去支援我是最合适的人选。”缪航说道。
这些话,直白朴实,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担当,也是一名热血青年的男儿本色。
从缪航的住处到公卫中心,几乎是横穿成都的距离。培训期间,他早上不到6点便要起床,为的是坐上最早一趟公交和地铁,能尽早地赶到,多熟悉一下公卫中心的工作环境,多演练一遍工作流程。
培训完成后,缪航被分配到病人病情最危急、救治任务最繁重的公卫中心重症医学科,开始了他的战“疫”生活,“救治好了一名新冠肺炎的病人,我们离战胜疫情就更进一步,等到春暖花开,我们的成都就会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缪航说。
区域化+全覆盖
做好联防联控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院提倡“区域化+全覆盖”理念,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通过派遣专家下基层以及远程会诊等形式,共同携手做好辖区疫情联防联控,担当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方便肿瘤患者的诊治,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承办了由成都市癌症防治中心、成都市肿瘤质控中心牵头的线上公益答疑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广疫情防控期间肿瘤规范化防治信息,加强了疫情防控和肿瘤防治科学知识宣传,就肿瘤患者关心的复查、治疗延迟、居家治疗、护理、急诊处理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帮助肿瘤患者做好自身评估、家庭管理和康复指导,缓解躯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对于不能及时就诊的肿瘤患者提供规范用药指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不耽误治疗,平稳度过防疫期。
“虽然医院目前还没有收治新冠肺炎病人,但这次应对疫情的相关经历,提升了我院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反应能力和组织能力。”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昌林表示,医院即将在今年启动三期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院区“平战结合”功能,切实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