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往往是贫困患者看病就医的第一选择,承担着疾病诊治、大病发现、及时转诊、服务随访等健康扶贫“守门人”职责,而在雁江区,像龙虎村卫生室这样的医疗环境,已经覆盖了全区所有贫困村。
张智勇表示,该区近年来积极争取村卫生
室建设项目,借助中央财政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阵地建设。同时,通过新招人员和变更执业地点的方式,解决村卫生室人员空白点。近年来共新招乡村医生15名安排到空白村,有1人通过变更执业地点方式到空白贫困村卫生室,实现了贫困村合格乡村医生全覆盖,方便贫困群众就医,让贫困患者“有地方看病”。
措施三
提升服务能力 让贫困患者“看得好病”
成绩单:近年来,考核招聘急需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0人,公开招考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41人,引进硕士研究生33名,签订8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聘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4名。医疗机构间还组成专科联盟,实现抱团发展。
微镜头:今年5月10日,患者罗辉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到雁江区中和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于19日出院。中和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曾英介绍,在此之前,该院从未单独开展过腹腔镜手术,外科医生杨吟龙到上级医院进修半年后,医院便有了人才和技术,填补了腹腔镜手术的空白。截至目前,该院已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6台,腹腔镜疝修补术4台,腹腔镜双侧疝修补术3台。
近年来,雁江区通过递进培养、定向培养、大力引进等方式,为健康扶贫夯实了基础。如何让老百姓“看得好病”?“加强能力建设很关键。”张智勇说,除了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该区还加强医疗机构等级创建,规范布局流程,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目前,丹山镇、伍隍镇、小院镇、中和镇中心卫生院等已成功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其中,丹山镇中心卫生院建成全市首个乡镇卫生院重症医学科。
要实现大病不出区,还得区域医疗协同发展。雁江区通过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区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区中医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深入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成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区域联盟医院,区人民医院与省肿瘤医院组成专科联盟,同时,在区人民医院建成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措施四
实施多元救助 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
成绩单:2016年至今,区内累计住院收治保障对象150261人次,住院诊疗费用61066.22万元,其中医疗机构减免2087.89万元(不含减免的一般诊疗费和院内会诊费)、报销及救助55932.06万元、自付3046.27万元、自付比为4.99%。
微镜头:2015年4月,保和镇文秀村3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程斌在整修房屋时不慎摔伤,造成左胫腓骨及左桡骨骨折,左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使家里背负了不少债务。后因无力支付治疗费用,致使内固定钢板无法取出。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后,2016年11月初,程斌做了手术,总费用6521.42元,自费61.81元,自付比仅0.95%。
程斌个人所支付的医疗费用让人出乎意料,自付比为何会如此低?其实,早在2016年7月,雁江区便利用区财政安排的500万元专项资金和卫生系统干部职工35万元的扶贫捐款,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卫生扶贫专项基金,用于贫困患者医疗救治救助,减轻贫困人员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张智勇介绍,建立卫生扶贫专项基金只是该区实施多元救助中的一项,为确保医疗扶贫久久为功,该区全面落实“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四基金”医疗政策,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落实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部分财政代缴政策,确保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实现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