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0年07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资阳市雁江区卫生健康局——
四大创新健康扶贫举措 解决贫困患者看病难题
本报记者 蒲晓莉

    7月22日,资阳市首个乡镇卫生院重症医学科经过近5年的筹备和建设,在雁江区丹山镇中心卫生院投入使用。这标志着雁江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是该区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中的又一突破。


   “推进健康扶贫工程,重在落实扶贫政策,创新工作举措。”资阳市雁江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张智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该区在落实扶贫政策的同时,还聚焦聚力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症结所在,以健康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采取四大健康扶贫措施,有效解决了贫困患者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难题,为脱贫攻坚顺利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措施一

实施分类干预 让慢病患者“少住院”

 

成绩单:2020年入户免费健康体检贫困人员2299人;2019年至今,随访4种重点管理贫困慢病患者6.5万余人次;截至2020年6月8日,贫困慢病患者认定门诊特病患者14706人,门诊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7.1%。

微镜头:“血压、血糖都控制得不错,要继续保持哟。”7月中旬,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金星村村医严辉一边给该村8组贫困户邱光华做检查,一边叮嘱道。原来,邱光华是一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前,他并未重视自己的病情,生活上不忌口,劳动中下苦力,很多时候引起一些轻微的并发症也是挺过去,实在挺不过了才去医院就诊,就这样一直熬着。严辉了解情况后,上门收集资料为其办理了门诊特病,每季度上门随访,了解其血压及血糖控制情况,对其生活方式和门诊用药给予指导,目前,邱光华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在雁江,不少贫困户对待慢性病都有和邱光华一样的态度和经历,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如今,这种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资阳市雁江区现有贫困村7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0733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830人,因病致贫人口比例大、救治保障难、困扰程度深。为及时发现贫困人员中的患病人员,做到有病早治、及时干预,防止“小病拖大,大病拖重”,张智勇介绍,该区采取了“进村集中体检+入户送检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免费开展贫困人员健康体检,确保常住贫困人员100%参检,动态掌控贫困人员健康状况。


    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门诊特病政策。签约医生每季度采取入户随访+诊室随访+电话随访的方式,对重点管理慢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贫困慢病患者病情转归,指导落实家庭防治措施,控制疾病发展、改善预后。全力提升贫困慢病患者特病申报认定率,提高门诊特病政策覆盖面,通过持续有效的门诊药物干预控制病情发展,让贫困慢病患者“少住院”。

 

措施二

加强阵地建设 让贫困患者“有地方看病”

 

    成绩单:近年来,雁江区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86个,其中新建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76个,实现了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贫困村合格乡村医生全覆盖。

    微镜头:诊断室、药房、治疗室、观察室、处置室、公共卫生服务区……走进雁江区中和镇,原本无人问津的龙虎村卫生室发生了大变样。龙虎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据村医胡敏介绍,2017年以前,该村村民看病极为不便,一些基本疾病的治疗时常都需花费大半天时间到场镇卫生院就诊,如今,村卫生室配有中药120余味、西药180多个品种,还配有TDP、中频仪、银针、火罐等中医设备,患者看病更近了。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往往是贫困患者看病就医的第一选择,承担着疾病诊治、大病发现、及时转诊、服务随访等健康扶贫“守门人”职责,而在雁江区,像龙虎村卫生室这样的医疗环境,已经覆盖了全区所有贫困村。
    张智勇表示,该区近年来积极争取村卫生

室建设项目,借助中央财政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阵地建设。同时,通过新招人员和变更执业地点的方式,解决村卫生室人员空白点。近年来共新招乡村医生15名安排到空白村,有1人通过变更执业地点方式到空白贫困村卫生室,实现了贫困村合格乡村医生全覆盖,方便贫困群众就医,让贫困患者“有地方看病”。

 

措施三

提升服务能力 让贫困患者“看得好病”

 

成绩单:近年来,考核招聘急需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0人,公开招考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41人,引进硕士研究生33名,签订8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聘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4名。医疗机构间还组成专科联盟,实现抱团发展。

    微镜头:今年5月10日,患者罗辉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到雁江区中和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于19日出院。中和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曾英介绍,在此之前,该院从未单独开展过腹腔镜手术,外科医生杨吟龙到上级医院进修半年后,医院便有了人才和技术,填补了腹腔镜手术的空白。截至目前,该院已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6台,腹腔镜疝修补术4台,腹腔镜双侧疝修补术3台。


   近年来,雁江区通过递进培养、定向培养、大力引进等方式,为健康扶贫夯实了基础。如何让老百姓“看得好病”?“加强能力建设很关键。”张智勇说,除了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该区还加强医疗机构等级创建,规范布局流程,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目前,丹山镇、伍隍镇、小院镇、中和镇中心卫生院等已成功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其中,丹山镇中心卫生院建成全市首个乡镇卫生院重症医学科。


    要实现大病不出区,还得区域医疗协同发展。雁江区通过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区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区中医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深入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成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区域联盟医院,区人民医院与省肿瘤医院组成专科联盟,同时,在区人民医院建成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措施四

实施多元救助 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

 

成绩单:2016年至今,区内累计住院收治保障对象150261人次,住院诊疗费用61066.22万元,其中医疗机构减免2087.89万元(不含减免的一般诊疗费和院内会诊费)、报销及救助55932.06万元、自付3046.27万元、自付比为4.99%。

    微镜头:2015年4月,保和镇文秀村3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程斌在整修房屋时不慎摔伤,造成左胫腓骨及左桡骨骨折,左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使家里背负了不少债务。后因无力支付治疗费用,致使内固定钢板无法取出。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后,2016年11月初,程斌做了手术,总费用6521.42元,自费61.81元,自付比仅0.95%。

    程斌个人所支付的医疗费用让人出乎意料,自付比为何会如此低?其实,早在2016年7月,雁江区便利用区财政安排的500万元专项资金和卫生系统干部职工35万元的扶贫捐款,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卫生扶贫专项基金,用于贫困患者医疗救治救助,减轻贫困人员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张智勇介绍,建立卫生扶贫专项基金只是该区实施多元救助中的一项,为确保医疗扶贫久久为功,该区全面落实“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四基金”医疗政策,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落实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部分财政代缴政策,确保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实现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