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10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拔罐避免四个误区
□曹昺焱

       拔罐有医疗和保健两方面的作用,临床发现,拔罐时,很多人常常陷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会由此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误区一:罐子吸附在身上的劲越大越好,时间越久越好。拔罐可以祛除湿气、缓解疲劳,有时拔的时间太长,罐子下会出现小水泡,会让人误以为是大量湿气被吸出了体外。其实,中医的湿气泛指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致病邪气,不应简单理解成罐子下拔出的水。拔罐后出现的水泡会带来疼痛和破损后导致的感染,应尽量避免这一现象出现。

       误区二:拔出的罐印越黑效果越好。在久受病痛的颈、肩、腰等部位拔罐时,拔出的罐印往往颜色更深,呈紫黑色。这提示我们拔罐局部的问题较为顽固,拔罐位置选择准确,后续还需要继续处理。因此,罐印的颜色能给我们一个有效反馈,只要根据罐印颜色正确判断病痛的进程就可以了,但不必刻意为了追求罐印的颜色深而加大罐子吸附的力度或延长留罐时间。

       误区三:同一部位反复拔罐,效果更巩固。在很多人朴素而直观的认识中,加大刺激量似乎能提高效果。同一部位在短期内反复拔罐虽可加强疗效,但也会导致局部皮肤损伤和疼痛,严重时还会损耗正气,其实没必要。人体的穴位是由经络连缀、串联起来的,只要拔罐的位置在经络的循行线上就是有效的。同一个部位在一周内不必反复拔罐,沿着人体纵线向上或向下另找一个地方拔罐,同样有效果。不论在哪个地方拔罐,一周内都不建议超过3次。

       误区四:拔完罐就洗澡。拔完罐立刻洗个温(热)水澡,是非常舒服的,但舒服不代表健康。拔罐是一种偏泻的操作,在带走人体湿气、促进气血运行的同时,也会造成毛孔张开,局部皮肤敏感、脆弱和虚损。洗澡或泡澡会导致寒湿乘虚入体,得不偿失。如果需要在拔罐的当天洗澡,建议将洗澡时间放在拔罐后6个小时或更久。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