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3年10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医”路前行书华章 酒城筑梦健康路
——40年来,泸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自古以来,“生有所靠,病有所医”便是世人的美好愿景。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泸州市。同年8月,省辖泸州市卫生局成立,一场酒城人民“医”路前行,逐梦健康的伟大征程就此开启。

       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春华秋实。泸州卫健人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首位,一笔一画,在酒城大地上书写着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华美乐章,也为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健康基石,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全国DIP付费试点市、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城市荣誉,使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民为本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建市之初,泸州市医疗机构结构单一、数量少、规模小,整体业务技术水平不高,全市无三级医院。但随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幅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人才建设、医疗保障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风雨兼程,40年足音铿锵。通过全市卫健人的不懈努力,泸州卫生健康事业“旧貌换新颜”,建成医疗卫生机构4738家,其中三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7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7家),实现了每个区县均有1家三级综合医院。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8万余张、每千人平均床位数8.98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总数3.5万余人、每千人口8.2人,注册护士1.67万余人、每千人口3.91人。全市126个乡镇街有13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43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3096个,村医4835人(平均每个村4.23人),每个镇、每个村均有达标卫生院、达标村卫生室。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上升到78.5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5.8 。

       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泸州市争取到中央投资卫生项目1141个,争取中央投资项目资金22.04亿元,市县投入101.04亿元,新建、改扩建面积近80万平方米,全市患者就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医疗机构个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三甲医院数、高精尖优人才数、重点专科个数均呈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增长,泸州人民实现了病有所医、病有良医。

       护航群众健康

       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完善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还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

       40年间,泸州经历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抗击非典、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一系列考验。但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突出位置,坚决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突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不断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全面建成覆盖187个医疗机构的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9 以上;艾滋病疫情上升势头基本控制,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稳步增加到78.59岁;叙永县、古蔺县达到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消除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全市8家疾控机构中,市疾控中心创建为三级甲等疾控机构,江阳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疾控中心创建为二级甲等疾控机构。市疾控中心和6家区县疾控中心实施整体搬迁项目(现有4家已完成整体搬迁),叙永县疾控中心完成原地扩建,全市疾控机构占地面积由2012年的2.4万平方米增加到2022年的5.9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增加145 。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61人,较2012年增加56.8 ;本科及以上学历377人,较2012年增加227.8 。

       如今,泸州市已成为省内除成都以外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市州,辐射周边地区6000万人民群众。全市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打造健康幸福之城

       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7月和2022年11月,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十二届二次全会两次提出“支持泸州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赋予了泸州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定位和使命。2022年12月,泸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作出“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战略部署,并写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泸州卫健人始终矢志笃行,毅然扛起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的历史重任与使命。组建城市医疗联合体5个、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23个,县域内医疗卫生共同体8个,累计覆盖市内外医疗机构近400家,省属医疗机构市域外患者门诊就诊率、住院率达30 以上。市域内就医率全省第二,异地住院病人占比全省第三。在2021年复旦医院排行榜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首进全国前15,吸引国内外患者到泸州接受治疗。

       今年,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泸州市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为契机,泸州市通过两地(济南、泸州)、两校(山东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两院(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六方融合,着力打造创伤、内分泌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发展“高精尖优缺”医疗技术,推进“五心医院”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核心竞争力。7月,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项目建成投运后,泸州市将全面提升云贵川渝接合部区域整体诊疗水平及疑难危重症处置能力,成为“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创伤、内分泌代谢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真正做到东西部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流动……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接力赛”中,泸州卫健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可及、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加快推动泸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文/尚文焱 罗秋凡 图/泸州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