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0年06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抗疫前线连轴转的“老兵”
——记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彭中
本报记者 侯文瑾

6月的初夏,成都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早已从疫情中复苏,恢复往日的喧嚣热闹和车水马龙,人间烟火气流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幅“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的景象徐徐展开……这些离不开成都疾控人日以继夜的坚守,如今,他们也可以放慢节奏,喘息一下了,然而,等着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彭中的,却是一个病假。


   “彭主任真该休息一下了,前几个月,真的太难了。”6月11日,走进彭中住院前连续工作数月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记者见到的每一个人,无一不流露出对彭中的心疼和敬意,听着这些“战友”的讲述,看着资料照片中的彭中,在直面战“疫”的几个月里,他精瘦的体格下却拥有着超人的精力。

 

亲力亲为,沉着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于彭中这个在疾控战线上奋战26年的“老兵”来说,充分准备,从容应对,是他直面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二法则。2019年12月底,基于甲流、禽流感等既往疫情的防控经验与职业敏感,在得知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他警觉地意识到疫情的高度风险,迅速召集分管科室研究应对措施,要求密切关注武汉疫情动态,收集疫情及防控信息。同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到“万事俱备”。


   “彭主任分管实验室检测工作,他在第一时间让我们做好了实验室的采购准备,关于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的检测试剂和人员都准备好了,所有以为会出现的困难,比如经费或是请示批准,都没有出现,因为他做了最坏情况的打算,也做了最好的安排。”微生物实验室科长孟建彤的语气中流露着一种轻松,“他是个勇于承担的人,从专业的角度上做判断,千方百计地提供支持,剩下的都会让我们放心大胆地去干。”


    准备物资并不容易,在全国防护服告急之时,彭中第一时间带领组员,将各个科室所拥有的物资都统一整理起来,恨不得把疾控中心倒过来,抖一抖,陆续收集起一套又一套。“有那么几天,他就和我们一起翻箱倒柜做整理,然后把能用的防护物资统一管理,做使用登记,甚至是领一个口罩。他是个细致的人,面对疫情时,更是。”实验室技师周蕾回忆战“疫”前的准备时讲道。


    小到一件物资,大到一项决策,每多一份可控,就多一份打赢战“疫”的希望。

 

通宵达旦,事无巨细

 

    物资等同于作战的粮草,能稳军心。彭中一边做着物资上的努力,一边转身就上了战场。“疫情开始后,事情千头万绪,需要疾控中心安排统筹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发现疫情后派几个人、派谁出去,事无巨细。他既要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同时还分管防疫期间最忙的几个部门。”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成回想当时扑面而来的工作,不由地感叹。作为成都市卫生健康委疾病防控专家组副组长的彭中,这项统筹调配工作只是其中之一。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只靠成都市疾控中心的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是不足以控制局面完成工作的,彭中知道王成的压力所在,“这是全市各区疾控人员的名单,需要调谁,跟我说,我去协调。”1月23日前后,国内疫情形势陡然严峻,所有的报告、数据在生成后都要在彭中的审核下发出,在王成的印象中,最忙的时候连续一周没有踏实地合过眼,通宵达旦,一天下来,几十份报告,几万字的工作量都要审完,这也仅仅是他一天工作中的一部分。


    3月,疫情由“内防扩散”转入“外防输入”阶段,国内疫情稍缓,但彭中来不及作休整,接到成都海关和双流区的支援请求后,立即组织协调全市疾控力量,组成机场采样专班,支援双流区各隔离点进行采样,并进入采样区域进行指导。


    防疫期间,彭中通宵达旦的日子也是不可胜数。“记得第一次接到预防境外输入的部署通知,接近晚上11点,我刚在中心忙完手上的其它工作,就被叫走,说是需要安排人员立即到双流支援采样工作,当晚是彭主任带队,一起去到现场,一一布置。” 王成回忆起当晚,彭中在现场安排了采样点,设计消毒流程,等候入境人员陆续抵达,忙完时,天都亮了。

 

淡定从容,鼓舞人心

 

    与记者交谈的每一位中心成员都表示,彭中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领导,也是一个性子温和的人,与他相熟的科室主任也会亲切地称他“阿彭哥”,彭中也不介意。他的妻子也说,彭中确实是个低调淡定的人。


    话不多,但足够暖心;口号不多,却工作出色;为人亲和,仍让人心生敬意。淡定是一种力量,在彭中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防疫期间,彭中除了处理特殊情况通宵工作外,最为常规的路线就是雷打不动地进实验组,再晚也要等到结果出来,“今天检测情况怎么样?人员怎么安排的?”面对24小时连轴转的实验室组员,除了平淡地询问一天的工作情况,进到实验组时,看到冷掉的盒饭盖上积满水还没人动,也会张罗着大家尽快吃饭,彭中则在一旁,一起吃一起等。熬夜到很晚时,彭中也会时不时地到实验组看看,“这对加班熬夜的实验组成员来说,不失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实验组成员从彭中身上感受到了共情的力量。


    在现场流调组里,每天也少不了彭中的身影。“我们在流调工作中,每天都需要将疑似人员、确诊人员的相关情况和行动轨迹带回中心,并写成调查报告,然后拿给彭主任审核,他也会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 据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岳勇介绍,本就是华西公共卫生专业出身的彭中有着专业的判断和建议,对于一些重要的案例,彭中会抽出时间与流调组队员一同到现场进行调查指导。若不外出,彭中则会和成员们每天对着白板,一起抽丝剥茧找到感染路径,听取流调的个案分析的讨论过程。这种例会,最晚能开到凌晨一两点。


    在疾控中心的一楼,是防疫期间成立的应急指挥部,记者前去采访时,那里已经恢复了疫情前的样子,防疫期间,彭中就在这个临时的大办公区里办公。同在这一办公区里被分到应急组的环境与学校卫生科科长鹿茸回忆,在应急组工作的日子里,彭中是会陪着大家收工再离开的。“印象最深的一天,是2月初的某天,已经凌晨2点过,彭主任回到办公室,虽然面带倦容但仍然等着大家结束工作陆续离开,我们最后结束时已经接近3点,还特意问了他是不是要值班,他说不是,然后他陪着我们到最后关了灯,确认我们都还能安全开车。他又是最后离开……”


   “他太辛苦了!”这是众人目睹彭中工作后的一致评价,但彭中沉浸在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顾不得体味辛苦到底是什么滋味。直到4月底,中心组织全体员工分批体检时,彭中的体检报告并不理想,但他还说再等等,因为随之而来的,是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的牵头重任又落到了彭中身上,为此忙碌至6月初,在医生的反复叮嘱下,彭中终于进医院做了相关手术,并遵医嘱休息数日。彭中至此才安心回到家中,睡个安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