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又称为心梗,这种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急性的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常常会感到严重的胸骨后疼痛,不同于其他的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并不能通过休息与硝酸类药物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会出现血清心肌酶活动的提高,患者的心电图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将就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进行相应的科普。
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
在平时生活中,过于劳累是导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在进行了重体力劳动后,心肌的耗氧量将会迅速提升。同时由于心脏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了一定的病变,因此就会导致无法进行扩展来满足心脏的氧气需求,进而导致心肌急性缺血,最终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除了劳累之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也会导致心肌供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会出现心绞痛,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的出现。
研究发现,患者饱餐、大量饮酒、大量进食脂肪,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心肌梗死可能。这种情况是由于在以上情况下,患者的血脂会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也会随之上升,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栓将堵塞冠状动脉,进而影响患者的心肌供氧。便秘也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便秘往往让患者不由自主地屏息用力,实际上这种动作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血氧降低,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这个动作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的患者并不在少数。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有七成都会出现一些先兆,这些先兆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发病前一周。在整体的患者中,有四成的患者往往在发生心肌梗死的前一两天出现先兆预警。经过多年的医学研究后发现,主要的心肌梗死表现为:突然明显的心绞痛,同时这种心绞痛相较于以往的心绞痛,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易缓解。在出现心绞痛时,患者往往还会伴随着呕吐、流汗等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患者在清晨出现胸骨下方疼痛,类似于心绞痛,但相较于心绞痛,这种疼痛更为剧烈且难以忍受。在心绞痛发病后,患者可以使用硝酸甘油或者休息来让自己的身体情况得到缓解,但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无法得到缓解。与此同时,患者往往会由于心脏方面的不舒服出现一定的烦躁、出汗等情况。有些患者的疼痛部位并非是胸骨下方,而是出现在上腹部,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发生疼痛时,患者的疼痛时间可以持续几个小时,同时疼痛还会逐渐加重,伴随着严重的恶心、呕吐,患者的身体情况将越来越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心跳过速、白细胞增多等情况,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持续将近一周的时间。在治疗中,患者发病时间数小时或者数天后,往往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低血压与休克,全身冷汗甚至是毫无预兆的晕倒。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就是在发病后的1小时。在此期间,心肌还没有坏死,越早进行治疗,患者的心肌存活概率就越大。如果在1小时内就能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那么在治疗结束后,患者受到的影响将很小,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治疗中发现,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导致患者家属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进而延误了治疗,错过了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