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0年06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治疗肿瘤要“量体裁衣”
——专访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
本报记者 杨琳

4月27日下午,四川省肿瘤医院召开医院干部大会,宣布林桐榆担任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的任命决定。近日,记者对林桐榆进行专访,切身感受到一种医者的智慧与豁达,一种最真实的平淡与亲和。


从事肿瘤诊疗工作30余年,林桐榆始终立足于肿瘤领域的最前沿,从怀揣对医学的梦想到逐渐走向事业的巅峰,从主任医师到国际知名的肿瘤内科治疗专家,林桐榆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释放着对职业的无限热情。

 

医技至精恪尽职守
用生命守护生命

 

作为一名医生,林桐榆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凭借精湛的医术,渊博的学识,成为一名甘于奉献、责任心强、敢于担当的医生楷模。


多年前,一帮年轻医生抬着一名患者走进了林桐榆的诊室,患者呼吸困难,经受着很大的纵隔肿瘤带来的病痛折磨。患者刚考上中山大学的研究生,而在研究生体检时发现了癌症。其父母是农民,穷和临时工是这个家庭的标签,男孩是家里唯一的希望。本科毕业了,研究生还没有入学,刚好在这个空当,没有医保,患者治疗的钱从哪里来。救还是不救?


“作为医者,不忍心也不愿意让其就此戛然而止。”林桐榆于是带头捐钱,短短一周时间内,就筹集到十几万元。小伙子最终被救活了,现在也成为了一名肿瘤医生。


用生命守护生命。“像这样的故事,医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作为医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治病救人,作为管理者,尽量创造更好的环境来为病人的健康着想。”林桐榆对记者说。

 

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
倡导大家释放压力远离肿瘤

 

2020年2月公布的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里面,林桐榆入选。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肿瘤科普这个问题时。林桐榆表示:“肿瘤现在已经变成常见病,人一辈子容易因为两个病因而离开这个世界,一个是肿瘤一个是心血管病。这两种病几乎占了全部死亡的95%,另外5%是因意外或者其他的疾病导致。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从预防开始防癌治癌。”“我是一个肿瘤医生,淋巴瘤是我研究的一个方向。”淋巴瘤是免疫系统的肿瘤,它的发生和压力有密切关系。


中青年人群面临的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免疫功能更容易受到影响,让淋巴瘤有了“可乘之机”。而一些中学生、大学生甚至因为升学考试有巨大压力,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也是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癌症越来越年轻化,在淋巴瘤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淋巴瘤是“压力病”。所以,林桐榆提醒大家,一定要释放压力,该哭就哭、该笑就笑。提倡大家多运动,通过运动的方式把压力释放掉。


林桐榆强调,退休的中老年人同样也是淋巴瘤高危群体,很多中老年人因为退休后生活节奏改变而无所事事,心态发生改变,导致压力增加,也很容易患上淋巴瘤。

 

全国率先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
推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理念

 

“医生就好比裁缝,肿瘤的治疗要‘量体裁衣’”,林桐榆对记者说,“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医生应当致力于把低危的病人治愈,把高危的病人转为潜在治愈。”


2002年,林桐榆从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回来以后,就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8年。“18年中我们已经为七八千名患者明确了诊断和治疗方案。”


多学科联合会诊改变了过去一个医生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多学科诊疗集合了内科、外科、放射治疗科、影像科、病理科、肝胆科等多个科室来为一个病人做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说起这个理念,林桐榆对记者强调:“癌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的个体化精准治疗,特别是疑难杂症的病人。因为从诊断开始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一个罕见肿瘤的确诊,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准,这样才能保证最后好的结果。”

 

“对生命守护者的不尊重
其实是对自己生命的践踏”

 

当记者问到如何看待网上说的“医生被妖魔化”时,林桐榆表示:“其实是近些年来付款方式的改变,把医院推向社会化。也就是说医生跟病人在利益上本来没有一个直接的关系,而我们现在把它放在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平台上,所以已经客观地存在这样的潜在可能。”而现在,大家都有医保社保。付款就不会从病人自己口袋里出,而是从保险公司、社保方面出,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我相信,以后的医患关系更会大大改善,医生也会有信心说以后医患关系绝对不是现在暂时的现象,而是互相信任的关系。”


医学是一门学科,需要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水平。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所有人的归宿都是火葬场,全都在路上排队去,医生的作用就是防止有人插队,时不时的把人从队伍里拎出来往后面排一排,当然,有的实在拎不动的也只能随他去了!”林桐榆表示,医生对每一个病人都一视同仁,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做到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如果医生已经尽力了还是救不了这个病人,病人还是应该对这位医生表示感激,不能有所怨恨,“因为对生命守护者的不尊重,其实是对自己生命的践踏”。

 

把医院推到更高的水平
学科和人才是关键

 

在林桐榆眼里,医学是共享和开放,不为熙攘名利所左右,只为保健康而存在。同时,作为院长的林桐榆指出:“把医院推到更高的水平,学科和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四川省肿瘤医院在学科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作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学科队伍、教学科研等方面都亟待提升。
所以,要对标国家级区域肿瘤医疗中心建设标准,依托肿瘤“精准放疗”“精准筛查与检测”等突出优势,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和癌症防治三级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天府院区和质子中心项目建设,实现肿瘤疑难重症诊疗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同时,要强化人才强院的理念,加强癌症防治科技人才外引和内培,调整优化癌症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多学科复合型和领军型人才,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依托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四川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全面开展肿瘤基础科学及临床医学各项研究,提升临床、教学及科研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医院肿瘤专科建设和学科发展,不断提高学科综合影响力。


作为医者,又作为院长,林桐榆对自己的定位是:“医生是把自己做到最好,管理是把别人带好。就像一个队的队长,队长不能让每一个队员掉队,某个队员落后,整个部队就落后了,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让整个医院的水平提高。复杂的地方就是不但要做好自己,还要把别人的水平提高。”


作为东西部交流干部,成都作为新的一线城市领头羊,随着明年四川省肿瘤医院天府新院区(质子治疗中心)的开诊,林桐榆表示有信心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肿瘤的诊治水平,把四川省肿瘤医院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肿瘤防治中心。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四川省肿瘤医院必将为健康中国和健康四川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