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0年05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李曦杨 患者叫她“模特妹妹”
本报记者 杨琳

    李曦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四川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从事卫生健康工作8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给爸妈写了一封战“疫”家书,感动了无数网友,点击量400万+,点赞评论2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猝不及防,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回想当初请战时的心情,李曦杨用热血沸腾来形容,她在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写道:“当我宣下南丁格尔誓词,戴上燕尾帽那刻起,我便成为一名战士。”“希望待春暖花开,万物皆安。”在2月19日生日那天,李曦杨许下了一个愿望,看着一个个患者康复出院,李曦杨的愿望也一步步实现了。

 

专注病人时
心中的恐惧就慢慢消散了

 

 


    今年29岁的李曦杨在重症医学科当护士已经8年了。这位1991年出生的年轻护士坦言,当初选了护士专业后,自己心中是有些怀疑的,“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而当真正进入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后,她变得笃定了。此次疫情发生后,当科室号召去武汉一线抗“疫”时,李曦杨毫不犹豫就请战了。


    抵达武汉后,经过一系列培训,四川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参与救治工作,李曦杨主要负责危重症病区患者的护理,喂饭、翻身、吸痰……护理工作事无巨细。“每天5个班次,我一天的工作时间在四五个小时。”


    李曦杨坦言,刚刚进入病房展开救治工作时,心里还是存在过恐惧感。“其实防护措施都是到位的,就是心理压力大。”据了解,救治工作初期,防护物资紧缺,当地医护发生感染,给医疗队带来挑战。


    一个星期后,医疗队从各个方面理顺了救治流程,团队配合度也开始提高,防护物资也在逐步到位,一切进入正轨。“进入工作状态后,就更加的专注病人了,心中的恐惧就没有了。”

 


在抗疫前线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曦杨说,在抗疫前线,来自各方的关爱,让她觉得不孤独,底气十足。


   “模特妹妹,你来啦!”在病房,患者们喊李曦杨的方式很亲切,叫她“模特妹妹”是因为她有着173cm的身高。“小昵称释放出了患者对我的善意,也是医患关系和谐的一个缩影。”李曦杨说,一个多月的相处,医护和患者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友好的感情,互相鼓励与支持。


    李曦杨还记得,有一次,一位同事的防护服在肚子靠近腿的地方有了一个很小的口子,一位患者看到之后很激动地提醒:千万不要暴露了!这位患者说着说着就哭了。“她很担心医护人员被感染,特别关心我们。”


    除了患者的善意,医院和同事的关爱也让李曦杨很感动。出川之后,四川人最想念的就是川味,此次医疗队队员也不例外。据李曦杨介绍,医院随时都在关注武汉前线的队员情况,在得知大家想念川味后,成都的同事亲手做了辣子兔丁、陈皮牛肉、干炒香菇等四川美食寄到武汉。“医院院领导也会一对一关注前线队员,并定期打电话联系。”


    2月19日,是李曦杨29岁的生日,这一天,她给父母写了一封家书,她在信中和父母相约,要认真地抱抱他们,拍一张正式的全家福,明年一起再到武汉看樱花。“这是我20多年来,第一次很直接地向父母表达爱,以前双方都很含蓄。”李曦杨说,到武汉后,父母一直都很关心自己,有一次下夜班,回到寝室已经凌晨1点过了,原本约定每天打电话回家,但怕打扰父母休息,就只发了一个信息。“我父母马上就用微信跟我视频,原来他们一直在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