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0年05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陈雪梅 “我只有行动!行动!再行动”
本报记者 蒲晓莉

陈雪梅,中共预备党员,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院级优秀护士,从事卫生健康工作20年,先后参与了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的患者护理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担任临时应急隔离病房护士长。

“这些工作我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筹备应急隔离病房成了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陈雪梅临危受命,担任应急隔离病房护士长。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她连续奋战在后方一线战场上,用速度、专业和责任展现一名普通护理人的使命与担当。

 

3天时间,废旧老楼“变”应急隔离病房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按照医院整体部署,需立即成立应急隔离病房。接到筹备应急隔离病房任务时,陈雪梅没时间去想困难与危险,立刻投入战斗。


建立临时应急隔离病房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和物资准备,对从未系统管理过病房的陈雪梅来说,将是一个巨大挑战。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各方帮助下,她仅用了3天时间,便在废弃老旧的住院楼里建立了一个符合传染病管理流程的病房。


“我只有行动!行动!再行动!”陈雪梅说,废弃的大楼,在经过1天时间的除尘杀菌处理后,还有很多后续工作需要完善,她将女儿托付给家人朋友照顾,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战“疫”。


“护士长,这个水管从哪边牵进来?”“护士长,这个门坏了需要换。”“护士长,房间还没窗帘哦!”……白天,在病房里,她与同事不停地清洗、协调,事无巨细;晚上,躺在床上,疲惫的身体却并没有要入睡的迹象,灯光下,她还在考虑第二天的工作,有时睡梦中突然想起,赶紧起床记录,生怕遗漏。第二天早上7点,她又准时出现在病房,安排、协调、沟通、指挥、整理……她的电话铃声总是不停响起,“一般手机用半天就没电了”。3天后,应急隔离病房筹备完成,20多间病房开始正式收治病人;10天后,简陋的病房,焕然一新,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办法总比困难多,没什么好怕的”

 


虽然陈雪梅有着丰富的传染病防护知识,但是面对新的疫情,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病房筹备完成后的第一天,收治了2名患者,她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进入隔离病区,跟进整个收治流程,哪些环节有待改进,哪些流程不合理,她都记录下来,和同事一一讨论,不断修改,规范流程。


如何让病区的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操作?经过不断摸索和修正,陈雪梅把大家讨论确定的操作规范和制度打印出来贴在病房里,时刻提醒大家。进入病房的每一位工人、医生、护士都必须通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保洁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她把他们列为重点监督对象,要求每班次护士都要认真检查保洁人员穿脱防护服,“大家是同一战线的战友,他们的自我防护关系到病房所有人的安全”。


临时改建的病房里条件艰苦,很多设施不齐全,卫生间都没有,患者吃喝拉撒所有事都得管。她对病房里的护士说,“虽然我们的硬件确实差了点,但是我们的护理绝不能马虎。”


随着疑似患者的增加,2月9日,医院再次命令紧急扩建应急隔离观察区第二病房、第三病房,而且只给了她1天时间。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她立即组织人员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


“尽管隔离病区的工作困难重重,但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就会发现办法总比困难多,没什么好怕的。”细数抗疫期间的点滴,战疫后的陈雪梅,又多了几分冷静和沉着,对今后的护理工作又多了一份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