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养结合中心
用专业守护老人健康

     “刘医生,来来来,你看我剪的窗花好不好看?”杨婆婆拿着在每日活动上制作的剪纸作品,开心地展示着。

       杨婆婆是一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也是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区医养结合中心病房里的一位“常住居民”。

       实际上,刚入住中心时的杨婆婆和现在简直判若两人。“婆婆刚来的时候我们甚至和她无法交流,她常常用被子把头盖住,一个人窝在被窝里,情绪极度焦躁,只有在家属来的时候偶尔说几个字。”医养结合中心的医生说,子女们因工作原因没办法长时间照顾她,也了解过多家养老机构,但都不满意,既觉得价格贵,又觉得医疗条件不够完善,想要寻求更专业的医疗照护。

     “母亲自从患病后就失去了自理能力,吃饭、洗漱、上厕所,都必须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每天从睁眼到睡觉,妈妈身边都必须至少有一个人陪伴。”女儿吴女士深感无力,却只能咬牙坚持。

       通过朋友介绍,杨婆婆被送到了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区医养结合中心。经过三周的专业治疗,杨婆婆已经可以与陪护人员正常交谈,每天按时到过道活动,看到医生还会主动打招呼。“现在,参加娱乐活动最积极的就是杨婆婆了,老小老小,老还小,老人老了都像小孩子一样。”手指操、拼图、剪纸、叠被子……通过注意力的转移让杨婆婆慢慢放下了戒备心,不仅愿意和医护人员沟通,也能安安静静地休息,作息开始变得规律,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好了起来。

     “我们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杨婆婆不喜欢吃需要咀嚼的块状或带渣的硬质食物,为了保障她的营养摄入,营养科根据营养学理论选用了南瓜、鸡蛋、红薯等食材,个性化定制了杨婆婆的专属营养糊。”医养结合中心的医疗团队和营养膳食团队会根据老人身体疾病情况,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制定适合老人的康养膳食菜谱,除了保证老人基础营养外,还有一定的康复疗效。

       照顾婆婆的护工回忆,婆婆很快就接受了定制营养餐,身体状态也比刚入院时有了很大的改善。

医养结合中心的医养融合特色,对老人而言并非只是医疗照护得到保障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老人们获得有质量的晚年生活”。老人们住在这里,不仅得到全方位的照护,更会有健康方面的改善,这就需要康复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两个月前,何婆婆因急性脑梗死造成偏瘫来到医养结合中心,但如今在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和康复治疗下,她已经可以扶着栏杆慢慢行走了。“刚入住的时候,根本下不了床,后来每天做理疗,一开始是医生到床前给我做针灸治疗,后来能坐起来了,就坐着轮椅去做治疗。”

       住院期间,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中医等科室为何婆婆制订了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计划:通过针刺、针灸、中药熏蒸、中药外敷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延缓老人病情的发展,再通过专业的现代康复训练,如行走训练、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帮助老人进行功能锻炼,在一系列专业医疗救治和生活照顾下,婆婆的病情有了好转。

       在医养结合中心,像杨婆婆、何婆婆这样失去自理能力的患者还有144位,这些老人年纪最小的70岁,最大的96岁,他们都有一些基础疾病,比如慢阻肺、肺纤维化、心衰、冠心病、脑梗后遗症、老年痴呆、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家人把他们送到这里接受更好的医疗和照顾。通过专业的治疗,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自理能力,这既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属的照护负担。 (肖阳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