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3年10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不靠儿女养老 强健身体是关键

       85岁的重庆力帆集团创始人尹明善,近日住进养老院的消息引发关注。尹明善解释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子女是养来爱的,生儿育女是我们爱的需要。我认为不能靠我的儿女养老,无论多大年纪,我都要爱我的子女,少给子女添麻烦,甚至不给他们添麻烦。”

       据报道,这家养老机构表示:每月收费在5000~20000元之间,最贵户型每月20000元左右。不少网友表示,不是所有父母都是重庆前首富,要不要去养老院养老不是关键,钱才是最关键的。“不靠儿女养老”学不来。

       事实上,这些网友只看到了钱,而忽视了“不给儿女添麻烦”的观念。“不靠儿女养老”,关键是自己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锻炼身体,注重社交,学习智慧化养老的科技方式,起码能保证生活自理,不让子女为了照顾自己而频繁请假乃至离职。这样不给儿女添麻烦,并不需要多少钱。

       或许有人说,老人总有不能自理的那一天,到那时候,“不靠儿女养老”,不是还得靠钱?但是,一方面,老人延长了自理的时间,至少减少了让人照顾的时间。另一方面,随着养老政策的不断完善,新养老模式不断出炉,普通人也完全可以用较少的钱实现“不靠儿女养老”。比如,老人可以在身体较好的时候,利用“时间银行”这一信用产品为不能自理的阶段提供养老保障;上海创新的城乡融合养老可以减少城市老人的养老成本支出;杭州创新的“多代同楼”,可以让老人得到志愿者的照料;浙江海宁市长安镇创新的“独生子女父母住院9000元陪护补贴”,同样减轻了养老负担;北京、上海等地探索的“管家式养老”,覆盖了全体老年人,建成24小时响应服务网络,实行一站式服务,而且服务送达及时、便捷,质量可靠、可追溯,价格可承受;2023年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将长期在家照料老人的家庭照料者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经过评估将部分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料者由政府聘用为居家服务员……

       就有老人的家庭而言,社会结构在变,“原居安老”的文化习惯也在变,养老问题将越来越多依靠社会服务。总之,政府和社会要给养老更多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基础上,支持国企等多元市场主体聚焦居家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刚性服务需求,积极打造覆盖“床、护、助、餐、医、康”的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居家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儿女要给父母更多健康生活方式的鼓励和帮助,让父母从中年开始,就注意养生,一生有一个好的身体,真正不靠儿女养老,不给儿女添麻烦。 (丁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