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0年04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青春在战“疫”中闪光
——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抗疫片段
范月秋 本报记者 侯文瑾

波光粼粼,阳光和煦,4月的兴隆湖畔,花已盛开,天府新区的春天如约而至。作为年轻的国家级新区,疫情,成了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卫生健康处在“成长”路上的一场考验。


而如今,随着全省疫情防控连日来的形势向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区已攻坚克难,让复工、复学和复产有序推进,这背后,有新区人用心、用力、汇智和勇于担当的力量,与新区一起,不畏难、共成长。

 

故事1

“90后”组长勇担重任
抗疫工作“苦中带甜”

 

“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启动了,需要在一小时内,11点前,在10个路口设置检疫点,三班倒,每班8小时,各点位值守的单位已经安排好,先通知他们到点位,其余的到位后再说……”大年三十晚上将近10点,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卫生健康处公卫组组长袁新皓打电话向自己的3个组员简单交代道。随即,在家接到通知的组员何娜、刘燕从各自家中赶来会合,并向各医疗机构进行转达,然后开始逐一部署。自此之后,袁新皓便没有再离开过岗位,还兼任起了疫情防控指导组组长,承担着天府新区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面指导、统筹协调工作。


袁新皓是重庆人,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仅2年的90后“蓉漂”,平时承担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基层卫生、爱国卫生、妇幼健康等系列工作。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位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专业技能过硬的研究生并不觉得“手忙脚乱”。


“疫情发生,我在心理上和部署上都早有准备,而且更在这一事件上发挥专长,并集中精力地去做好这次的防疫工作。” 袁新皓从容且镇定地说道。从开始接到随访新区第一例密切接触者以来,到带领全组进行全区摸排工作;从草拟疫情防控方案,到安排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点位,每个重要的计划和决策工作中都能看到袁新皓奋斗的身影,他不仅擅于利用全组人员的性格优势,有序将组内工作安排到位,还穿上防护服在机场转运入境人员。其间不乏通宵作战,凌晨一两点下班也被他称作是“下早班”。3月初,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公卫组牵头制定了新区《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期间异常状况处置流程》,为辖区企事业单位突发异常情况的处理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故事2

新区公卫前辈
织牢防疫第一道网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新区人勠力同心的结果。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卫生健康处公卫组的工作并不单一,为织牢新区防疫的第一道网,作为公卫组的前辈,刘燕带着经验打通信息渠道、积极联络兄弟单位协查,为基层摸排保驾护航。


“吴姐,这个一般接触者麻烦你们核实一下地址电话,初查结果是华府大道XX路口附近。”为协助对各类接触者的追踪观察,疫情期间,刘燕的主要工作便是协调街道和部门,对这些人员的信息做进一步核查和补充,直到找到他们为止,以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同时,协同医疗机构对各类接触者实施管理和转运。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在刘燕的微信上,像这样的协查内容,从每天早晨八九点到晚上11点,随时都可能接到,并需要她在获取准确信息后,第一时间反馈给天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核实。除此之外,在疫情防控中还要处理接到的投诉与回复等相关工作,刘燕的24小时十分充实。


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二十多载,刘燕在基层卫生院也经历了17年前的SARS,与之前不同,这次,她切身感受到比此前更严峻的形势、用上了更专业的管理流程,责任也更重了。得到家人的支持,作为公卫组的前辈,“我们要确保信息核实的高效准确,及时做好下一步工作,不能给病毒留下可乘之机。”刘燕说道。


刘燕的工作便是这道防疫网中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不给病毒可乘之机”这一目标,天府新区印发了相关工作通知,制定了“新区外来人员排查流程图”和“疑似(确诊)病人转运流程图”等,确保排查转运流程清晰高效、有序有节。

 

故事3

携手踏上防疫路
“铁汉”心中是“柔情”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当中,医疗救治是保护广大群众的重要关口。作为医政组组长,柴冰深知疫情形势严峻,“在进入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以前,我是市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经历过两次大地震和2009年的H1N1疫情,积累了不少疫情防控经验。”柴冰根据专业判断,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进行会商,连夜出台专家会商意见,并建议:必须准备充足的留观点和救治床位,必须加快实验室检测效率。该建议得到了采纳,并且在很多资源准备方面走在全市22个区(市)县前列。


在疫情防控期间,柴冰的主要任务则是带领医政组组织协调医疗救治资源,同时携全组人员和院感专家到医疗救治一线指导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管理工作,解决医疗机构面临的实际问题。


大年三十当天,医政组的工作进度一点也没有懈怠,除了缺席自家的年夜饭,让他印象颇深的是,胡容堃接到的那一通电话。


1994年出生的胡容堃是医政组的组员,每天要到凌晨2点才能收集完毕发热门诊和疑似病人转运的报表。“记得年三十那天,我们还在检查工作。他本来订了回攀枝花的车票,因为工作毅然退票。我们在检查的间隙,他接到远在攀枝花姥爷的电话,姥爷的攀枝花口音很明显,唤他:kankan(堃堃)。他在家人眼里肯定还是一个孩子,但是已经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了,撑起了自己该撑起的一片天。” 柴冰直言,自己当时被老人家一句“堃堃”,戳到了泪点。

 

故事4

26岁热血青年
身处幕后心在火线

 

为了和疫情赛跑,预判越准确,群众的感染风险就越小。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每日会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深入学习了解疫情形势,研判讨论全国、省、市和新区的疫情数据,分析疫情防控工作难点痛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做到把握有度、预判有据。每日及时收集、撰写、印发《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卫生健康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动态》,此信息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截至目前,这些“参考资料”已印发了80期。这些资料从何而来?作为综合组的工作人员,姜豪内心有着沉甸甸的使命感。


今年26岁的姜豪,2017年从四川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便到天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随后被抽调到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卫生健康处综合组工作。疫情发生后,刚刚在年前新婚的他,本该带着新婚的妻子回广元老家过第一个春节,却在腊月二十九晚匆匆赶回岗位,同时,身为热血青年,在这一特殊形势下接到单位的预通知,做好了“随时返岗,奋战一线”的准备。但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姜豪却感叹:“有点遗憾!”身在综合组,姜豪对自己组上的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看着组里汇报出的资料从第1期到第80期,从工作初始的千头万绪到思路清晰的为科学抗疫献智献力,为新区疫情防控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撑,虽不在火线,但在与全组同仁的齐心协力下,这一份工作给姜豪带来的成就感仍在心中熠熠发亮。